長沙走馬樓三國吳簡中發(fā)現(xiàn)15個未經(jīng)收錄姓氏
新華社長沙9月20日電 《漢語大詞典》和《漢語大字典》是目前為止中國有關姓氏收錄最為全面的辭書。然而,西南大學漢語言文獻研究所的張顯成研究發(fā)現(xiàn),在20年前出土的長沙走馬樓吳簡中,存在15個姓氏并未被這兩部大型語文辭書收錄。
張顯成日前在長沙舉行的“紀念走馬樓三國吳簡發(fā)現(xiàn)二十周年長沙簡帛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上提交了這個學術成果。
20世紀以來,中國出土了大量簡帛材料,其中不乏像“長沙走馬樓三國吳簡”這樣具有豐富內(nèi)容和重要語料價值的材料。據(jù)張顯成介紹,長沙走馬樓三國吳簡構成的主體是孫吳時期各式賬本和名冊,主要有吏民們佃種土地數(shù)量以及每年繳納的賦稅的記錄、吏民戶籍、師佐戶籍等等。
經(jīng)過全面整理,張顯成發(fā)現(xiàn),在已刊布的吳簡中數(shù)以千計的人名里,有15個姓氏均未被《漢語大詞典》和《漢語大字典》收錄。它們分別是:丞、睪、宙、棋、業(yè)、敉、掶、忩、粻、蓴、蔦、給、繼、這、誦。
其中,“誦”作為姓氏一共在長沙走馬樓吳簡中出現(xiàn)25次之多。其次是姓氏“棋”,出現(xiàn)15次,比如“棋生”“棋孟”“棋黟”等。另外,姓氏“忩”和姓氏“粻”也分別出現(xiàn)4次和3次,諸如“忩郅”“忩口”“粻雀”等。據(jù)此,孫顯成推斷這些姓氏確實屬于三國孫吳地區(qū)無誤。
張顯成認為,這些姓氏可能與古代湖南長沙地區(qū)蠻漢混居有關,但也不排除有些姓是當時居住在此的少數(shù)民族的姓氏。不過,根據(jù)整個姓氏的名稱來看,他認為,“這些姓氏更像漢姓,‘蠻夷’之姓色彩反倒不明顯”。
中華民族是一個歷史悠久、姓氏眾多的民族,而這些不同的姓氏往往承載著諸多文化因素,張顯成表示,在吳簡中出現(xiàn)的這些姓氏,“無論是對辭書編篡,還是對姓名文化研究以及中國史的有關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