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媒:日本華文文學筆會的歷史、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
中國僑網11月5日電 近日,日本《中文導報》刊發(fā)文章,介紹了自1921年來日本華文文學筆會的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以及一大批為“日華文學”做出貢獻的旅日華人作者。文章還對日本華文文學筆會的現狀進行了分析。
全文摘編如下:
眾所周知,1921年旅日留學生郭沫若、郁達夫等,在日本成立了文學組織“創(chuàng)造社”,它是中國近現代文學史上最有影響的文學社團之一。但隨后因為國內軍閥混戰(zhàn)、抗日戰(zhàn)爭等,日華文學進入了極其漫長的冬眠期,缺乏生機。
90年后的2011年12月,在世界華文文學逐漸繁榮興盛的大環(huán)境下,日本華文文學筆會以嶄新的面目橫空出世,王敏、華純、藤田梨娜等幾位發(fā)起人,匯聚了一批喜愛文學且有志于中文創(chuàng)作的旅日華人作者,共同創(chuàng)辦了當時在旅日華人圈里唯一的文學組織與社團。
日華文學筆會先后在王敏、華純、姜建強三屆會長的帶領下,成長為日本華文文學發(fā)展的主力軍,在促進日華文學的創(chuàng)作、研究與傳播上起著重要作用,在世界華文文學圈里逐步樹立了“日華文學”的品牌。
然而,日本華文文學筆會的現狀究竟如何,在此結合日華文學筆會理事會“請進來,走出去”的發(fā)展方針,試從四個方面分析如下:
第一,日華文學筆會有一批潛心寫作、對文學癡迷并積極參與文學交流的會員。
日華文學筆會現有會員八十余人,小說、散文、隨筆、詩歌與文學評論等各類體裁的作家都有。自筆會成立以來,會員作家在自主創(chuàng)作的情況下,現已出版著作近九十種(部),發(fā)表小說近百篇,各種散文隨筆六百余篇,詩歌不計其數,論文約四十篇。其中不乏專業(yè)作家,他們雖長期旅居海外,但對中文寫作不離不棄,對文學懷有一種虔誠與向往,他們除了個人的潛心寫作,還積極參與筆會的各種文學交流活動,使得日華文學活力四射、一片生機。
就目前而言,知日派隨筆創(chuàng)作的規(guī)模與成就最大,著述頗豐的李長聲與姜建強是日華文學筆會的標桿與引領,筆會里其他還有萬景路、楊文凱、庫索等知日派快手隨筆作家。知日派隨筆作家對日本的社會、文化等有著深刻的思考與透徹的理解,并帶著一種對等身大的日本文化進行傳播的使命感與敬畏心,他們用靈活、閑適、機智、反諷、詼諧等藝術手法,來記錄自己對日本事情的有個性精神與人格色彩的認知與看法。這是海外其他華文文學難以企及的一塊領域。
其中李長聲是成就最高的隨筆作家,旅日30年間,自勵“勤工觀社會,博覽著文章”,單是已出版的隨筆專著至少有28部 ,從1994年敦煌文藝出版社刊行的《櫻下漫讀》,到2019年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刊行的《日本人的畫像》,洋洋灑灑已累積幾百萬的文字。
筆會里詩歌創(chuàng)作也是風生水起,詩人佳作紛呈。在日華文學的研究、評介方面,兩位女性學者林祁和王海藍,她們對推廣和提升日華文學下了不少功夫,成績可觀。其中曾對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樹有過長期研究經驗的王海藍博士,她對現當代日華文學的評論更具國際視野和前瞻性。
第二,日華文學筆會有一個作風務實、甘于奉獻與擔當的核心成員理事會。
這里且不說創(chuàng)會的前輩會長所做的努力,單是現任會長姜建強自2017年接任日華文學筆會會長以來,用心組建了作風務實、熱心奉獻與敢于擔當的理事會,確定了“請進來,走出去”的發(fā)展方針,想方設法、全心全意地為日華文學的繁榮做出了很多的嘗試與努力。
姜建強會長是哲學專業(yè)的學者出身,思想深刻,做事縝密,其本職工作是《中華新聞》的主編,同時又是《大家》《書城》等媒體報刊的專欄作家,每天筆耕不輟,身兼日華文學筆會會長,他在百忙之中還要在筆會的管理與發(fā)展上投入巨大精力,成果斐然,實屬不易。另外筆會常務副會長彌生、副會長萬景路、王海藍等,作為會長的左臂右膀,同樣為日華文學筆會奉獻出自己的智慧與力量。
日華文學筆會的近兩三年,多次成功實現了“請進來,走出去”的筆會活動方案。
所謂“請進來”,是指將海內外的知名作家與學者請到筆會,通過舉辦講座、論壇或對話、國際會議等形式來開展活動。
日華文學筆會“請進來”的最成功一筆是,在中國駐日大使館的后援下,在中國世界華文文學學會、日本千代田教育集團的協(xié)助下, 2019年4月7日-10日在大東文化大學會館隆重舉辦了“日本華文文學創(chuàng)作與評論國際研討會”,來自中國大陸、中國香港、德國、新加坡等世界各地的學者與作家,以及日華文學筆會作家與旅日學者,近百人在東京匯聚一堂,就日華文學的傳統(tǒng)與當下等話題展開了分析、述評與討論。這是日華文學史上的一場盛會,具有非同尋常的歷史意義,不僅體現出日華文學研究的時代性、前瞻性與學術性,也彰顯出日本華文文學創(chuàng)作的獨特性和豐富性。
這里“走出去”具體有兩個方向:
一是在日本,讓作家會員走出筆會,讓筆會走向全日本。比如,2017年5月起,日本華文文學筆會在東京中國文化中心成功舉辦中日文化系列講座(共10講),大致從筆會里選出10位專家,每期一講,專題多樣,頗受中日聽眾好評,尤其是王海藍博士的“村上春樹文學與中國”,引起新華社等媒體的關注,并給予詳實的采訪報道與宣傳。
再如,為繁榮日本華文文學創(chuàng)作,激勵新老作者寫出更多更好地反映時代的作品,日本華文文學筆會從2017年起設立日本華文文學獎。
二是在海外,讓筆會走出日本,走向世界。筆會選派日華作家代表,去參加世界華文文學相關的國際研討會、作家論壇與講座等,比如,2017年4月在江蘇師范大學舉辦的“華文文學與中華文化海外傳播國際學術研討會暨新移民作家筆會”會議上, 有日華文學筆會李占剛等三位代表的發(fā)言,不僅引起廣泛關注與共鳴,同時開拓了筆會的國際視野。
上海作協(xié)舉辦的“海外華文文學上海論壇”連續(xù)三年,分別邀請日華作家華純、李長聲、王海藍與陳永和等。再如,日華筆會作家或學者受邀走進國內大學課堂,2017年11月筆會受到河南大學的邀約后,選派七位作家和學者前去開封,成功舉辦了七場有關華文文學與日本文化的專題講座。
第三,日華文學筆會注重加強與有人文情懷的在日企業(yè)家、大學和媒體的密切聯系。
海外的華人文學社團,基本上都是松散的組織,是非營利單位,沒有固定的資金來源,僅靠會員繳納的會費來維持最基本的日常項目支出,而要舉辦大型的文學活動,如果沒有外部贊助是無法進行的。日本華文文學筆會也不例外。
面臨著資金困難的狀況,姜建強會長與彌生副會長利用個人朋友關系,每次舉辦大型文學活動時都為筆會找來強大的經濟后盾,為日華作家會員謀求更多施展才華的機會。
再有,日華文學筆會舉辦的首屆“日本華文文學創(chuàng)作與評論國際研討會”與定期的文學講座或論壇,所使用的場地均是大東文化大學高橋教授申請而來的文化會館或教室,在異國他鄉(xiāng)得到外國教育界文化人如此支持與厚愛,也是日華文學的一大幸事。另外,在日華文媒體如《中文導報》等,經常給予日華文學筆會作家提供發(fā)表作品的平臺,讓日華作家充分發(fā)揮寫作才情,提高了他們的創(chuàng)作積極性。
第四,日本華文文學筆會注重國內外文學界、學術界對日華文學的關心與支援。
除了第二任華純會長向國內推薦筆會作家作品,陳永和與李長聲分別拿到世界華文文學“中山文學獎”的不同獎項外,日華文學筆會今年還得到中國大學與香港等的文學雜志平臺支援,比如,由陳思和與王德威主編的復旦大學學術雜志《史料與闡釋》,在2019年總第六期上推出“日本華文文學小輯”,發(fā)表了日華筆會的李長聲、王海藍、姜建強、萬景路、張石、林祁和陳慶妃的評論文章,受到世界華文文學的關注。《香港文學》在2019年第八期隆重推出日華專輯,包含有隨筆、散文、詩歌、小說等。
現任姜建強會長還注重吸納國內曾來過日本訪學的專家學者加入筆會,并在日華文學公號上選發(fā)他們的論文佳作,而在大東文化會館定期舉辦的文學講座或論壇,也經常請來文學專業(yè)的華人學者來講解文學知識或作品,借以提高筆會作家創(chuàng)作的理論水平。前不久正在東京大學做訪問學者的馮雷博士接受筆會邀約,在大東文化會館舉辦了“魯迅與日本文學”講座,精彩紛呈,得到好評,在日眾多華人媒體報道后,還登上國僑辦官網,得到了大力宣傳。
總之,日本華文文學不再是“一座漂泊中的孤島”,這座有著底蘊的文化寶地、豐富礦藏,日漸得到海內外專家認可,受到廣大讀者的歡迎。正如姜建強會長在《當代日華文學作品集》的后記中所說的那樣,如果承認魯迅、郭沫若、周作人等那批晚清留學生的作品是華文文學,那么當代日華文學作為歷史的延長線,作為文化的延長線,作為觀念的延長線,可以說當代日華文學是近代日本華文文學的再傳承與再出發(fā),這恰恰是其他國家與地區(qū)的華文文學難以具備的歷史條件與資源。
但日本華文文學目前在日華文學發(fā)展史料上缺乏系統(tǒng)的梳理,在文學評論上還欠缺更多的力量支持,也需要加強筆會新生華文作家的發(fā)掘與培養(yǎng),以及需要尋找筆會在新的歷史環(huán)境下的發(fā)展態(tài)勢與走向。
傳承歷史,接續(xù)未來,日本華文文學筆會將繼續(xù)努力,為世界華文文學的繁榮與發(fā)展做出更大的貢獻。(王海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