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籍華僑支持抗戰(zhàn)文書曝光 成報國救鄉(xiāng)新佐證
檔案故事
省檔案館特約
日前,(海南)省委黨史研究室與省檔案局相關負責人一同前往廣東等地,通過與當地黨史、檔案部門的充分協(xié)商,爭取到一批日軍侵瓊時期在海南戰(zhàn)場拍攝的珍貴圖片檔案。
這批圖片檔案中,除了記載日軍侵瓊罪行和瓊崖抗戰(zhàn)瞬間的照片之外,還有許多瓊崖華僑捐款捐物支持瓊崖抗戰(zhàn)的憑證及文書的翻拍照片,成為瓊僑報國救鄉(xiāng)的新佐證。
面色凝重的老人雙手交叉做出防備的姿態(tài),無奈地望向四周懷抱幼兒的孱弱婦人。一名不過兩歲的孩童用稚嫩的右手捂住耳朵,在遮蔽什么刺耳的聲響。
幾名全副武裝的日本士兵站在他們身旁,似乎在等待命令,手持長槍和刺刀直挺挺地站著,露出木然或輕蔑的神情。
這幅拍攝于日軍侵華時期的黑白照片看似平靜,卻透露著令人絕望的死亡氣息,真實再現了原儋縣七里村一座避難所被日軍發(fā)現并占領后的歷史情景。這些手無寸鐵的老弱婦孺就這樣暴露在日軍的槍彈和刺刀之下,無處藏身。
日前,省委黨史研究室與省檔案局相關負責人一同前往廣東等地,通過與當地黨史、檔案部門的充分協(xié)商,爭取到一批日軍侵瓊時期在海南戰(zhàn)場拍攝的珍貴圖片檔案。
這批圖片檔案中,除了記載日軍侵瓊罪行和瓊崖抗戰(zhàn)瞬間的照片之外,還有許多瓊崖華僑捐款捐物支持瓊崖抗戰(zhàn)的憑證及文書的翻拍照片。這些檔案對瓊崖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歷史研究工作有較大推動作用。
瓊僑抗日思潮風起云涌
1939年2月10日凌晨,日本侵略者攜強兵壯馬渡海而來,用他們染血的鐵蹄踏上海南島。
在此后的6年多里,海南無辜群眾慘遭殺戮,抗日軍民亦遭血腥鎮(zhèn)壓。其中,20多萬人被日軍直接殺害,非正常死亡達40萬余眾,占當時海南總人口的五分之一,“無人村”、“萬人坑”比比皆是。
在省檔案館提供的一張圖片中,我們看到,烈日當空,一名身材瘦削的黎族男子正在鏟除書寫在墻上的抗日救國口號。已經背負了太多沉重的他面無表情,雙手持棍,赤腳站成弓步,顯出有些費力的樣子。
根據圖片下方的文字可知,這是1939年3月4日,日軍占領原崖縣不久后拍攝的一張照片。當地群眾曾經用盡身邊的每一寸空間激揚抗日救國思潮,卻又在日軍的鎮(zhèn)壓中不得不親手抹去這些文字。
盡管如此,抗日救國之號召、殲除日寇之決心已然在深陷苦痛的200萬瓊崖兒女心中扎根——瓊崖抗日獨立隊、瓊崖華僑聯(lián)合總會回鄉(xiāng)服務團、南洋華僑機工……人們從四面八方趕來,緊緊挽手站在了一起。
省檔案局副局長劉玉峰指向圖片檔案中的《新加坡瓊州會館籌賑會捐款文件》、《旅暹瓊僑工友救國后援會捐款文書》、《暹羅瓊籍僑友捐款文件》告訴記者,未能回國抗戰(zhàn)的華僑們也紛紛從千里之外寄來了血汗錢,試圖幫助抗戰(zhàn)隊伍擺脫缺醫(yī)少藥、缺彈少糧之苦。
一頁頁泛黃的文書中,“繼續(xù)努力,源源接濟”幾個蒼勁大字不時映入眼簾,這對于堅守海南戰(zhàn)場的戰(zhàn)士和群眾而言,既是鼓舞,更是承諾,細細讀來令人動容。一如當時出自南洋“援馮(白駒)委員會”的一封告僑胞書,一字一句一滴淚,在海內外廣為流傳:“秋深了,烽火彌漫下的瓊州大地,早已刮起朔風。我們低頭想一想,現在輾轉于槍林彈雨之下的瓊崖同胞、守土將士,是過著怎樣的日子。馮白駒指揮下的抗日將士,屢能予敵以重創(chuàng),實為出生入死,犧牲血肉所致……”
瓊僑各出新招廣募資金
在進步思潮的不斷影響下,海外華僑和港澳同胞紛紛成立各種抗日救國團體準備回鄉(xiāng)支持抗戰(zhàn)。其中,于1938年11月在香港召開的海外瓊崖華僑代表會議上成立的瓊崖華僑聯(lián)合總會便吸引和集結了大批有志瓊僑,隊伍由10余人迅速增加到250余人。他們一邊學習戰(zhàn)地救護技術,一邊學習抗日戰(zhàn)爭的政治理論和敵后宣傳,為回瓊抗戰(zhàn)做著準備。
抗日英烈、瓊僑服務總團團長符克之女符曼芳告訴記者,因為各種原因無法回國的瓊僑,比如她的祖輩和母親,則在東南亞國家和港澳地區(qū)采取義捐、義賣等方式為海南戰(zhàn)場籌集資金和物資,并將募集而來的大筆捐款和醫(yī)療器械、藥品、衣服布匹、膠鞋和文化用具等大批物資,通過八路軍駐香港辦事處和其他途徑運回海南,支援馮白駒領導的瓊崖民眾抗日自衛(wèi)團獨立縱隊。
為了在短時間內盡可能地募集到更多物資,廣大瓊僑甚至提出“逃避義捐,非我族類;捐而不力,不算愛國”的口號。于是,凡有瓊僑之地,人們常??梢钥吹竭@樣的熱烈景象——富裕商人一次捐款數百元乃至萬余元,工薪階級則以“月捐”的形式捐款(即每月領工資后捐出幾元乃至十幾元)。沒有收入的家庭主婦也不甘示弱,又是把珍藏多年的金銀首飾、嫁妝珍品都拿出來拍賣募捐,又是與學生群體一起勞動巧手自制紙花,然后走上街頭一邊兜售一邊呼吁:“同胞們,為家鄉(xiāng)抗日救亡請買一束花吧!”
瓊僑買花熱情同樣高漲,盡管已經通過各種形式捐了款,每逢賣花隊即將到來,人們仍然奔走相告、爭相購買。但凡賣花隊走過的街道,私宅、商店門口無一遺漏飄揚著五顏六色的收據,原來,彼時人們都將買花支持抗日作為一種榮譽,主動將收據貼在門前作為抗日救鄉(xiāng)的“宣傳品”。
這朵朵紙花不可小覷。據《中國共產黨海南歷史(第一卷)》記載,僅1938年孫中山誕辰日當天,新加坡籌賑會就發(fā)動和義賣紙花30萬朵,引得當地報紙集中關注到瓊僑愛國愛鄉(xiāng)之現象,相繼發(fā)表言論:“瓊僑紛紛組隊參加賣花,協(xié)助勸募獻金,各隊自晨至夜,奔走終日,備至辛勞,愛國熱誠,令人感奮!”
記者從省委黨史研究室了解到,除了自制紙花義賣,戲劇義演、商店義賣等也是各地瓊僑募集抗日資金的形式之一。例如,瓊劇名伶鄭長和夫婦及一批藝人,在瓊崖淪陷后途經廣州灣逃難到新加坡,對日軍侵華罪行深有感觸的他們自編自演了《打盧溝橋》等諸多抗日瓊劇,深受瓊僑喜愛,還多次前往馬來西亞等國家和地區(qū)演出,演出所得大多捐獻回鄉(xiāng)。
在各地瓊僑的傾力募捐下,據不完全統(tǒng)計,抗日戰(zhàn)爭期間,新加坡、馬來西亞瓊僑共為海南戰(zhàn)場捐助叻幣30萬元,香港瓊僑則捐助港幣20萬元,越南、暹羅(泰國)等國家和地區(qū)瓊僑的捐款數額也相當可觀。
瓊僑報國救鄉(xiāng)的新佐證
一筆筆帶著溫熱鄉(xiāng)情的物資和捐款,溫暖了苦難中的瓊崖軍民。而這些愛國義舉在此次省檔案局收藏的圖片檔案中,再一次得到了有力佐證。
“這批圖片檔案從一個側面說明了,廣大瓊僑對海南戰(zhàn)場的鼎力支持,字句千鈞,鼓舞人心。”省委黨史研究室副主任許達民告訴記者,在這批珍貴檔案中,絕大部分圖片不曾公之于眾。
他告訴記者,由于海南戰(zhàn)場條件艱苦,一直以來圖片史料就相對匱乏,而有些史實是單靠文字史料無法完整概括和敘述的。這批圖片檔案的到來,充分反映了海南雖然面臨孤島作戰(zhàn)且敵我力量懸殊巨大的困境,但瓊僑攜手報國救鄉(xiāng)給海南戰(zhàn)場輸入了源源不斷的力量,為海南乃至中國最終取得抗日戰(zhàn)爭的全面勝利發(fā)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時光荏苒,再次凝望這些在黑白照片中已經略顯斑駁的文書,我們仍然能夠感受到抗戰(zhàn)時期流寓遠方的瓊僑對故土的牽掛、對祖國的深情。
“父親去世前,給家里來過信,信上的每一個字我都讀了又讀。”提起父親引領瓊僑回鄉(xiāng)抗日,以生命為籌碼維護了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歷史,符曼芳忍不住淚流。在她悉心收藏的幾封家書中,我們能夠讀出這位瓊僑領袖背后,千萬個愛鄉(xiāng)瓊僑的不朽情懷——
“爸和哥,別懷疑和誤會吧!我之所以參加救國工作,不惜犧牲自己生命,為的是盡自己之天職,盡其能力貢獻于民族解放之事業(yè)而已。我相信你們是了解的,國家亡了,我們就要做人家的奴隸了?!?/p>
“抗戰(zhàn)救國爭取勝利,不是少數人所能負得起的。我之參加革命工作也希望你們放大眼光與胸懷,給予無限的同情與原諒吧!”
“假使遇有不幸,也算是我所負的歷史使命完結了,是我的人生的最大休息了。(陳蔚林 張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