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為首頁
首頁

鼓浪嶼琴聲再起 音樂島重拾“非遺”

2020年09月01日 09:58   來源:中國新聞網(wǎng)   參與互動參與互動
字號:

  【解說】位于中國東南沿海的鼓浪嶼是一顆璀璨的“明珠”,這里風景秀麗繁花似錦,登上日光巖環(huán)視,上百年的紅磚古厝掩映在綠樹叢中,向東北眺望廈門島高樓林立鱗次櫛比,經(jīng)濟特區(qū)建立40年來,鼓浪嶼對于廈門來說猶如一面鏡子,映照過去展望未來,備受呵護。

  【解說】八月末的鼓浪嶼,暑氣漸漸消散,推開中華路97號有著120多年歷史的雷厝木門,三三兩兩的居民正坐在院子里,用手中的夏威夷吉他、尤克里里彈奏出充滿海島風情的輕快旋律。他們是代表鼓浪嶼家庭音樂文化的雷厝樂隊,2012年正式成立,對這些老鼓浪嶼人來說,家庭音樂會曾是最尋常的生活方式。

  【同期】鼓浪嶼居民 雷永平

  從小就受到音樂的熏陶,本身又愛好,特別是退休以后時間很多了,我們有一個樂隊,所以我這個生活中心也慢慢移成為有這個音樂的氛圍。

  【同期】鼓浪嶼居民 謝綿聰

  曾經(jīng)的歷史對我們這代人,留下了比較深的烙印,所以鼓浪嶼特別是這次整個申遺過程的話,使我們能夠重新去溫習這段歷史。

  【解說】在鼓浪嶼啟動“申遺”程序后,管委會加大力度推進活化利用、文化回歸,除了悠揚的琴聲,有著上百年歷史的廈門珠繡技藝也在鼓浪嶼申遺成功三周年之際落戶龍頭路45號歷史建筑。

  【解說】五彩繽紛的玻璃珠,以凸繡、串繡和粒繡等傳統(tǒng)工藝手法繡制出淺浮雕式圖案,工藝考究、晶瑩華麗。2007年,廈門珠繡手工技藝被列入福建省第二批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傳承人謝麗瑜是土生土長的鼓浪嶼人,經(jīng)歷了珠繡技藝的流行、沒落和重新被挖掘拯救。

  【同期】廈門珠繡手工技藝 傳承人 謝麗瑜

  最早珠繡用在廈門工藝上面,應該是在珠繡的拖鞋和鞋子,在民國時期開始已經(jīng)做出口了,到東南亞一帶。并不是單單家族的傳承,它是一個群體的傳承,那這個群體來自于哪里,來自于當年鼓浪嶼廈門的一些個體。

  【解說】廈門珠繡手工技藝大師工作室進駐鼓浪嶼后,常有市民、游客前來體驗,也有鼓浪嶼上從前的手工藝人重新拾起這項技藝。

  【解說】2017年7月8日,“鼓浪嶼:國際歷史社區(qū)”被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成為中國第52項世界遺產(chǎn)。在參與申遺工作中,鼓浪嶼世界文化遺產(chǎn)監(jiān)測中心主任蔡松榮用腳步一遍遍丈量著這座不足兩平方公里的小島。在他看來鼓浪嶼是廈門的“城市鄉(xiāng)愁”。

  【解說】鼓浪嶼世界文化遺產(chǎn)監(jiān)測中心主任 蔡松榮

  我們坐輪渡的時候,就覺得它就像時光的穿梭器,每天在歷史跟現(xiàn)實之間擺渡。鼓浪嶼能得以保護,也體現(xiàn)四十年來,廈門市政府對歷史文化的一個尊重,對歷史鄉(xiāng)愁的一種守護。

  【解說】近年來,通過立法保護、整治提升,鼓浪嶼不僅加強推進歷史建筑的保護修繕,還持續(xù)推動社區(qū)治理。特區(qū)四十年發(fā)展歷程中,鼓浪嶼始終沒有成為城市更新和開發(fā)的區(qū)域,而是在時光里慢慢沉淀。

  李思源 錢曉蕓 福建廈門報道

【責任編輯:李明陽】
中國僑網(wǎng)微信公眾號入口

>華文媒體頻道精選:

網(wǎng)站介紹 | 聯(lián)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供稿信箱 | 版權聲明 | 招聘啟事

中國僑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授權禁止復制和建立鏡像 [京ICP備05004340號-12 ]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2001262]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8315039 舉報郵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注僑網(wǎng)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