僑鄉(xiāng)美食:臺山四款傳統(tǒng)“油器”
中國僑網(wǎng)江門10月28日電 題:臺山四款傳統(tǒng)“油器”
作者 李曉春
前些日子,筆者在香港一家粥粉面檔的門前看到有一個寫著“油器$11元”的兩層銷售柜,里面分門別類放著各種油炸小吃,如油條、牛脷酥、咸煎餅等,透過柜后的玻璃看到,師傅們在現(xiàn)場手工制作、現(xiàn)炸現(xiàn)賣。而在毗鄰港澳地區(qū)的廣東臺山,也有類似的四款傳統(tǒng)“油器”,分別為糯米雞、炸春卷、牛脷酥、咸煎餅。
據(jù)臺山一名有二十多年制作經(jīng)驗的師傅介紹,無論是制作糯米雞、牛脷、咸枕餅還是炸春卷,主要是講求真材實料、貨真價實,絕不能使用返炸油,傳統(tǒng)的制作工藝相對來說,比較簡單、易學(xué),但食材上的篩選、工序上的嚴(yán)謹(jǐn)、分量上的保持等方面卻不是所有點心師傅都能堅持下來的。
臺山人口中的糯米雞,顧名思義有糯米、有雞。它與其它地方的糯米雞不一樣,其他地方所指的糯米雞多數(shù)為荷葉粽,就是用荷葉包好的糯米粽。而臺山的糯米雞,是油炸的。
先把洗干凈的糯米煮熟,將熟糯米翻松后,加入少許的調(diào)味料拌勻后備用。餡料要提前蒸熟,傳統(tǒng)的餡料有一塊斜切的臘腸、一塊雞翅肉、八分之一個鴨蛋、二分之一個冬菇。用拌好的糯米捏成餡皮,將餡料全部裹在其中,搓成蘋果大的球狀飯團(tuán),然后放入用鴨蛋、鹽和面粉拌勻的面粉醬里進(jìn)行裹醬,即可放入油鍋里炸制,油溫要控制在80℃以上。將表面那層面醬油炸至金黃色即可出鍋,剛出鍋的糯米雞的表皮較為酥脆,再加上糯米的香軟、餡料的咸鮮等層次分明的特點,吃起來有點外酥里嫩、糯香滿腔的感覺。
炸春卷,其實是用粉皮(臺山人稱之為豬肚糍)將用豆芽、洋蔥絲、豬肉粒等炒熟的餡料,卷成煙盒般大小,然后裹醬、入鍋炸熟,其工序、手法和糯米雞的做法基本一致。
剛出爐的炸春卷,在口感上和陽江的知名小吃豬腸碌有異曲同工之處。陽江的豬腸碌是用粉皮將河粉炒豆芽做成的餡料卷成豬腸狀,裝盤時切成火柴般長短,然后撒上白芝麻即可蘸醬食用。而炸春卷也正好利用粉皮軟糯、韌道這一特性,讓春卷在炸制的過程中保留了原餡料的醬汁,更好地豐富了其入口之后的層次感。
牛脷酥,臺山人稱之為“牛脷”,因其出品的形狀和牛舌有點相像而得名,而牛舌在粵語當(dāng)中稱為“牛脷”。經(jīng)中筋面粉、高筋面粉、酵母、蘇打粉、鹽、豬油等制作而成的餡皮,油炸出來的效果是比較有彈性,韌而不硬,外表炸制后的金黃色,而里面是黃白色且比較軟,中間有不規(guī)則的氣泡孔。牛脷最好吃的地方,就是中間那團(tuán)酥芯,因有白砂糖、椰蓉等加入,口感非常有層次,且比周邊的皮要甜一些。
咸煎餅,臺山人稱之為“咸枕餅”,外形呈小圓盤狀,一般用簡單的老面種和發(fā)粉加上南乳、五香粉、鹽等用人手搓制,然后放入油鍋炸至金黃色即可出鍋。一個傳統(tǒng)口味的咸煎餅吃起來外焦里軟,里面有不規(guī)則的氣泡孔,和牛脷酥的外皮在口感上大同小異,只是咸煎餅在口感上多了一份來自南乳和五香粉的咸香。
上述四款臺山傳統(tǒng)小吃,因皆是油炸食品,吃起來比較油膩,當(dāng)?shù)厝嗽诔缘臅r候喜歡沏上一壺綠茶,或配一碗粥,即解渴又解膩,一舉多得。據(jù)當(dāng)?shù)厝酥v,如今在臺山想要買這幾款傳統(tǒng)小吃,還得事先打聽打聽,看看哪里有得買,哪里的比較好吃,免得竹籃打水一場空,白走一趟。
目前,雖然有些臺山人在經(jīng)營早餐店維持生計的同時,傳承著這份傳統(tǒng)小吃的制作手藝,但想在臺山這地方找到像香港某粥粉面檔的固定銷售柜那穩(wěn)定的出品,估計還需些時日。傳統(tǒng)的味道,往往可以勾勒起當(dāng)?shù)厝嗽S許多多的回憶,當(dāng)?shù)卣裟軐⑦@傳統(tǒng)小吃的制作工藝以傳承的高度來孵化青年創(chuàng)業(yè),估計不久的將來,在臺山,甚至在珠三角及港澳地區(qū)都能吃到這屬于臺山味道的傳統(tǒng)小吃,包括這四款傳統(tǒng)“油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