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為首頁
首頁經濟科技

華師大二附中外教:在加拿大從未經歷中國如此變化

2018年09月28日 14:03   來源:東方網   參與互動參與互動
字號:
中國僑網華東師范大學附屬第二中學(以下簡稱“華師大二附中”)國際部外教Bryan Keith Fordham接受東方網采訪
    華東師范大學附屬第二中學(以下簡稱“華師大二附中”)國際部外教Bryan Keith Fordham接受東方網采訪

  原標題 【改革開放40周年40人】華師大二附中外教Bryan:在加拿大小鎮(zhèn)我從未經歷中國這樣的變化

  一身棕色格子襯衫、說話輕言細語,坐在記者面前的Bryan文質彬彬,言談舉止與他教師的身份十分匹配。然而,這個表面安靜的青年骨子里卻向往著無拘無束的自由,喜歡探索未知的世界。而這也是他最初不遠萬里來到中國的原因。

  為體驗中國文化來到中國

  Bryan出生于加拿大新不倫瑞克省美麗的海濱小鎮(zhèn)圣安德魯斯,2009年第一次來到中國。在此之前他在美國做電腦編程員做了十年,內心一直想要換個新的國家嘗試一些新鮮事物的他最終選擇了離職。由于喜歡中國語言,又熱愛教學,他將求職目標鎖定在中國,委托一家中介機構找到了位于鄭州的黃河科技大學的教師職位。

  問及為何最初沒有選擇來上海,而是鄭州這樣的三線城市,他的回答很特別:“因為上海是一個國際化的大都市,生活著很多外國人,我知道自己的性格很容易用英語跟周圍的外國朋友交流,這樣就沒有機會鍛煉自己的中文水平?!?/p>

  Bryan把自己的英語語言優(yōu)勢作為進入中國學校的敲門磚——給計算機科學專業(yè)的大學生上英語口語課,他介紹說,“那時候外國人來中國教英語口語是很容易的,中國需要很多英語口語老師,很多地方都對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感興趣”。不過數學與科學專業(yè)出身的他更癡迷于理科的教學,于是三年后來到鄭州中學教數學。在鄭州生活了四年,Bryan又想嘗試一個新的城市,于是2014年來到上海。

華師大二附中國際部外教團隊合影
華師大二附中國際部外教團隊合影

  正如他了解到的那樣,初到上海的Bryan就感受到了這個城市的國際化程度。在這里,他并沒有感受到如十年前剛到鄭州的時候感受到的“獨特”。

  在華師大二附中國際部工作更讓他如魚得水。這所學校創(chuàng)建于1958年,是上海唯一一所直屬于國家教育部的全國重點中學,以高質量的教學聞名海內外。國際部創(chuàng)建于1999年,是經上海市政府批準設立、招收12—18周歲的外籍學生及港澳臺人員子女進行初中、高中學歷教育的5所公辦國際部之一。

  在中國,華師大二附中是基礎教育改革創(chuàng)新的代名詞。從上世紀80年代末開始,學校就深入開展全方位教育教學改革,在高中試辦全國理科班和上海理科班,進行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相統(tǒng)一的教育模式的實驗研究。世紀之交在全國首創(chuàng)“首席教師制”,逐步構建了“六個百分百”素質教育育人模式。

  這里同樣是上海教育開放的一張名片。不僅生源構成國際化——目前在校國際學生約400人,教師隊伍、學校課程和學生活動都國際化。從80年代起,學校就借助聯(lián)合國教科文的師資提升計劃派出多批骨干教師赴美英日等國進行學歷深造和長期考察,學習國際教育的先進經驗。

  課程方面,80年代就試點開設計算機選修課,英語組率先使用《新概念英語2》英語教材;90年代數學組選用了美國加州理工教授項武義主編的高中數學教材;21世紀初物理組研究試點過德國高中教材,近年英語組又引入了《劍橋英語》課程。近年來更致力于課程的中西融合,國際部創(chuàng)建了中西合璧的境外班課程體系;2014年獲批的國際課程班則試點開設了10多門美國AP課程,努力探索中國大學先修課程與AP的融合,同時在高中數理化等課程領域進行了中美課程的融合實踐。

  學生活動方面,針對海外學生,以中文教育和中華文化課程為主線,以姐妹學校為抓手積極推動師生互訪以實現(xiàn)國際文化交流。針對校內本土學生,鼓勵參加各類國際成熟且有廣泛影響的賽事,如國際中學生學科奧林匹克競賽、intel國際科學與工程大賽、伊朗國際數學邀請賽、美國高中生數學建模競賽等。

  感悟中國改革開放

  像Bryan這樣的外國人能夠進入中國教育行業(yè),正是中國教育行業(yè)過去幾十年經歷巨大發(fā)展的一個縮影。以1977年結束“文化大革命”、重新恢復全國統(tǒng)一高考制度為起點,中國當代教育的發(fā)展、改革歷經了40年。1978年7月,時任國務院副總理兼國家科委主任的方毅和來訪的美國科技代表團舉行會談。經過多輪磋商,兩國決定互派留學生。在這場會談后,一個時代的序幕拉開——中國教育從自力更生走向了合作共贏。

  40年融合交流文明互鑒,中國教育不僅“走出去”,同時也“引進來”。不但派駐留學生,也試著讓中國的教育機構和國外的教育機構聯(lián)合辦學,讓國外包括人才、設備、理念等的優(yōu)質教育資源走進來。以華師大二附中為例,近年來大力引進外籍教師、海歸教師及有海外研學經歷的新教師,國際化的師資比例超過20%。

Bryan寄語中國改革開放,期待中國科技引領發(fā)展
Bryan寄語中國改革開放,期待中國科技引領發(fā)展

  Bryan很滿意自己的學校有著中國一流的國際教育質量。他介紹說自己在學校里教授科學及AP微積分,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國際部的學生來自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qū),截至目前國際部已培養(yǎng)近500個國際生,90%的學生就讀國內外知名大學。針對國際學生不同的教育背景和學習目標,國際部因材施教,采取因人而異的課表,同時,對國際學生加強漢語言教學、中華文化教育,培養(yǎng)學生對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包容。

  說起學校的交流項目,他更是贊不絕口,“每年都有全世界的交換生來我校學習。我覺得這是一個極好的機會,讓學生在自己國家之外體驗另一個國家是什么樣的。如果我碰到加拿大學生,我肯定會推薦他們感興趣的東西,讓他們有機會見識別的國家尤其是中國是什么樣的。中國是非常大的一個國家,非常有影響力的國家,能感受中國是什么樣的非常棒。不只是在新聞上聽說,而是有機會遇見當地人、跟當地人聊天,看看他們的生活是什么樣的”。

  說起自己近十年在中國的生活,他靦腆地表示幾乎主要在學校里教課,兩點一線。不過,從他的上海籍妻子口中,他了解了中國以及上海過去幾十年里發(fā)生的變化?!吧虾W愿母镩_放以來變化確實很大,比如說如今的上海地鐵很發(fā)達,去哪里都很方便。另外上海的高樓建筑也很多,上海的變化在于有些地方不僅保留了過去老上海的傳統(tǒng)石庫門房子,更有現(xiàn)代化的大樓??偟膩碇v上海也已與國際接軌,無論購物出行都與過去不一樣了,我很喜歡上海?!?/p>

  這種變化對比他自己的家鄉(xiāng)就更明顯,“我來自加拿大一個小鎮(zhèn)圣安德魯斯,鎮(zhèn)上只有1800人。我的家鄉(xiāng)160年來沒什么變化,還是相同的街道、相同的建筑。上海經歷的發(fā)展,是我在加拿大家鄉(xiāng)未曾經歷過的。所以我清楚地意識到,上海、中國在過去幾十年經歷了多大的變化”。

  喜歡探索的Bryan總喜歡在假期去各個地方旅游,他稱贊中國交通如今發(fā)展得十分便捷,“從一個加拿大人的角度來看,生活在中國的一個好處就是去哪里旅行都很容易。在加拿大,想旅游必須有一輛汽車,要是走得遠點,還得坐飛機。但在中國,坐火車就可以很容易去旅行”。

  對于自己在上海的生活,他平靜的語調中流露出滿意,“我非常喜歡上海,我在這里已經待了五年多?,F(xiàn)在我也不打算離開了,我在這里結婚了,很快就會有個孩子。我在上海的生活非常好。上海提供了很多機遇,是個國際化的城市,我擁有一切,生活得很舒適”。

  最讓他佩服的還是中國科技的發(fā)展。他說華師大二附中就位于浦東張江高科技園區(qū),他每天都能從這些科技公司旁經過,感受到一股濃烈的高科技氛圍,“上海為技術研究和進步付出了非常多的努力,這一點讓我很感動”。

  早已融入中國、把這里作為自己另一個故鄉(xiāng)的他真誠期待中國科技未來的發(fā)展,尤其是醫(yī)療保健方面的發(fā)展。“作為一名科學老師,我喜歡關注不同科學領域的新聞,尤其是中國在科學領域的新聞。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對健康科學方面尤其是疾病治療的新聞報道愈加感興趣,”他特別提起基因編輯這一領域,稱贊中國在這方面領先全球,非常了不起,“我一直非常期待看到中國在CRISPR技術(基因編輯技術)方面能取得突破性成果?!彼@樣說著,眼神里寫滿了堅定。

【責任編輯:齊倩茹】
中國僑網微信公眾號入口

>經濟科技頻道精選:

網站介紹 | 聯(lián)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供稿信箱 | 版權聲明 | 招聘啟事

中國僑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和建立鏡像 [京ICP備05004340號-12 ] [京公網安備:110102001262]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8315039 舉報郵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注僑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