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燕京學堂:為世界概念注入中國元素
燕京學堂作為北京大學中的一個“特殊存在”,探索了如何通過與國際接軌的全英文授課、全額獎學金制度在全球吸引頂尖人才。同時,這一“特殊存在”也承載著對“如何建設世界一流大學”這一中國高校面臨的迫切課題的探索。
一流大學要站在學科交叉前沿
當今世界,全球化作為時代最主要的特征,對于教育的影響是深刻的,它直接促成了教育的國際化。為了培養(yǎng)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各國開始著手從全球大背景出發(fā)來整體設計課程體系,組織和分配知識結構,建構具有世界水平的課程。
北大創(chuàng)設燕京學堂,正是因為深刻地認識到當代科學的發(fā)展和重大科技成果的取得,越來越依賴于不同學科之間的交叉和融合,如果想在國際上有競爭力,就必須發(fā)展交叉學科。2006年,北大成立前沿交叉學科研究院,立足于理科、工科、醫(yī)科等領域的交叉學科實體,開展跨學科的科學研究和培養(yǎng)交叉學科的優(yōu)秀人才,取得了顯著的成績。
然而,北大的人文、社科學科具有百余年的歷史積淀、悠久的學術傳承、厚重的思想根基、濃郁的學術氛圍,大師云集、群星璀璨,它們之間的交叉和融合,同樣意義重大。
開設“中國學”碩士學位項目,促進人文、社科領域的前沿、交叉研究,這是燕京學堂創(chuàng)立的初衷?!翱鐚W科培養(yǎng)是我們的主旨之一?!毖嗑W堂辦公室主任姜國華說。據他介紹,燕京學堂的中國學碩士項目下設六個方向:政治與國際關系、經濟與管理、法律與社會、哲學與宗教、文學與文化、歷史與考古。各方向的學生均需從7門核心課中國學導論、中華文明的形成、中華文明的發(fā)展、中國的倫理與價值、變革中的中國、中國社會、中國藝術史中選取4門。另外,還有語言必修課、中國專題系列講座、實地調研以及獨立研究。同時,學生還可以去選修其他學院開設的英文授課課程。
一流大學要聚焦中國關懷世界
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提升和中國文化世界影響力的擴大,中國問題已經成為國際學術界乃至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熱點。然而,無論是西方大學里東亞研究范疇的中國研究,還是傳統的“漢學”,或是由政界、軍界、情報界、政策智庫和媒體人出身的中國觀察家開展的“評論式”中國問題研究,相對于中國文明整體,特別是在當代中國社會迅速發(fā)展的背景下,都存在著不少問題,尤其是缺乏整體的觀察和研究,因此不太可能帶來對中國文化、文明、經濟與社會的全面了解,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這些研究的現實相關性。
然而,未來的世界將是不同文明進一步交流、共同發(fā)展的過程。這個過程又將是一個競爭過程,包括道路競爭、理論競爭、制度競爭,而其根本是文化競爭。中國的大學,必須在中國文化競爭力上有所作為。
從學術上講,燕京學堂以“中國學”學術研究牽引的對中國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總結和對當前中國經濟社會問題的探究,是增強我國文化競爭力,爭奪國際話語權的必要工作。
同時,中華文化五千年,綿延傳承,有著優(yōu)秀的內涵。用現代的研究范式提煉出這些內涵,用國際化和學術化的語言傳播這些內涵,使中國傳統文化在當今經濟繁榮但又動蕩不斷的世界上發(fā)揮正面引領的作用,是中國大學應當承擔起的責任。北大燕京學堂將學生比例確定為65%的國際學生、35%的國內學生,采用住宿式學院的方式,恰恰為中外學生一起進行深入學習和研究,了解彼此的文化心理和世界觀搭建了良好的平臺。
留學生是文化交流的“大使”。可以期許的是,經過一年共同的學習、生活,交流、理解,燕京學堂的學生們無論是留在北大或是到其他高校深造,還是回到本國服務,當未來他們進入學術界、企業(yè)界、政界或其他各領域服務的時候,他們都將帶著中國的“底色”,為世界的概念注入中國元素。(本報記者 王慶環(h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