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中文字幕欧美,人人摸人人爱人人操

  • 設為首頁

(東西問)丁果:加拿大華人如何在東西方“夾縫”中找到自身位置?

2021年09月09日 07:15   來源:中國新聞網(wǎng)   參與互動參與互動
字號:

  (東西問)丁果:加拿大華人如何在東西方“夾縫”中找到自身位置?

  中新社多倫多9月8日電 題:加拿大華人如何在東西方“夾縫”中找到自身位置?

  中新社記者 余瑞冬

  加拿大是海外華人聚居之重鎮(zhèn)。然自先僑遷居此地百余年來,華人至今仍面臨融入之困。加拿大華人族群應如何在當下東西方的“夾縫”中找到自身位置,又如何提高自身社會能見度,并更好地發(fā)聲和爭取更好的社會地位?

  加拿大華裔百人會創(chuàng)會會長、資深媒體人丁果近日接受中新社“東西問”專訪,為加拿大華人族群的定位與發(fā)展“把脈”。

  現(xiàn)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您是否認為華人族群在加拿大以及北美總體上存在融入不足,甚至有邊緣化問題?原因何在?

  丁果:一百多年來,華人在加拿大社會邊緣化的問題始終存在。這一問題延續(xù)至今的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

  第一,加拿大社會的歷史認知中,并沒有把華人當成主流歷史敘述的一部分。一百多年前,華人被視作外來廉價勞動力。但實際上,從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簡稱BC省)的建省歷史來看,華人是建省歷史的一部分,也是加拿大建國歷史的一部分。早期許多華人沒有認識到自己地位的重要性,但這并不代表他們的地位不存在。無論是修建太平洋鐵路、淘金潮,還是BC省的資本積累和經濟發(fā)展,都可以清楚地證明這一點。

  加拿大社會的歷史認知問題一直沒有改變,連來到加拿大僅4個月的歐洲移民,敢對幾代定居于此的華人說“滾回中國去”。除了對華人歷史,加拿大對原住民的歷史敘述也是錯誤的,這從原住民寄宿學校的悲劇上就可以看出,他們認為原住民是需要“教化”的“野蠻人”,由此產生很多悲劇。

  加拿大社會在歷史敘述中沒有把華人當成BC省的主人,一百多年這個問題都沒有解決。我的新書和長期以來的文章中提出要糾正這一歷史敘述,包括推動建立華人歷史博物館。BC省的歷史有多元文化背景,華人與原住民在歷史上互相幫助,樹立了不同族裔間和平共存的典范,彼此的和諧程度遠超一直互不信任、甚至有戰(zhàn)爭的英法兩族裔。

  第二,華人自身的原因。早期華人沒有認識到自身作為BC省建省者和加拿大建國者的地位,后來的華人依然認為自己是“過客”,融入不了當?shù)厣鐣?,忘記責任感和參與感,缺乏主人翁意識。守法、納稅、投票是公民的三項基本義務,但華人公民的投票率較低。對自身地位的認知不夠,助長了被邊緣化甚至被歧視的情況。對此,我們需要反思。

  第三,從現(xiàn)實角度來看,隨著國際形勢變化,特別是一些西方國家與中國對立加劇,加拿大社會混淆了海外華人與中國的關系,有的人將華人視作中國的一部分或與中國政府有關聯(lián)的人,導致種族歧視現(xiàn)象和華人被邊緣化的情況愈加嚴重。華人社區(qū)為中西關系惡化“買單”,成了“替罪羔羊”。

資料圖:加拿大多倫多中區(qū)唐人街。<a target='_blank' >中新社</a>記者 余瑞冬 攝
資料圖:加拿大多倫多中區(qū)唐人街。中新社記者 余瑞冬 攝

  中新社記者:近年來,西方世界對中國的批評責難增多,令一些加拿大的華人更感到身處“夾縫”中。如何調整和改變這種感受?

  丁果:重要的是做好自己的事情。世界形勢并不是普通人能控制的,要有平常心態(tài)。作為加拿大華人,卻在加拿大沒有充分參與度,這是一個重要問題。作為加拿大國民,我們可以通過投票對包括外交政策在內的國事發(fā)表意見。但仍然要認清,我們只是加拿大國民中的很小一部分。實際上,你能在多大程度上發(fā)揮影響,關鍵在于你在多大程度上參與。

  因此,要建立華人在加拿大的定位自信。有歷史地位自信,“受害者心態(tài)”就會減少?!笆芎φ咝膽B(tài)”有時候是夸大了外部世界的敵視,而縮小了對自己責任的認知。

  自我定位是“雙刃劍”。一方面帶來定位的自信,另一方面也會帶來挑戰(zhàn)。這個挑戰(zhàn)就是作為加拿大主人翁的華人應該做什么,躲在邊上完全不參與是有問題的。

  中新社記者:您曾多次說過,加拿大的華人族群要提高社會能見度。如何理解這一概念?

  丁果:在政治層面,華人要盡作為加拿大公民的責任和義務,也就是投票和參政議政。

  在社會經濟地位方面,華人的經濟力量與華人在加拿大經濟架構中的占比存在問題。華人沒有更積極地憑借自身經濟實力進入加拿大經濟的主干,這十分遺憾。

  在海外其他一些地區(qū),華人雖進入了經濟主干,但在政治上是“二等公民”,由于沒有制度保證,華人不能成為軍人、警察等。在加拿大,制度保證了華人可以公平參與政治,但華人卻沒有積極參與其中。加拿大華人在政府機構的任職人數(shù)與人口數(shù)不成比例。但我們沒有反省這一問題,例如在消防員、警察等社會服務性質的領域,華人做得遠遠不夠。而這恰恰是社會能見度的重要體現(xiàn)。

  此外,加拿大華人在社會捐獻、醫(yī)院捐款方面貢獻不足。例如,在北溫哥華獅門醫(yī)院基金會的籌款中,華人捐款所占比例不足1%,遠低于華人在當?shù)厝丝诘谋戎?,這是因為華人沒有將慈善捐款看作對下一代的投資。華人給孩子留下很多財產,但他們將來在這個社會可能仍是受歧視的對象。這個歧視甚至可能變成制度歧視。

  所以,加拿大華人社會能見度不高,不僅是因為沒有參政議政,在社會貢獻、鄰里關系等方面的社會能見度也不夠。這也導致華人中若出現(xiàn)一個壞的個案,就會被擴大化和群體化。我們要反對種族歧視和不公平對待,但也要檢討自己能否做得更多、更好。

資料圖:加拿大多倫多華人社團在安大略省省議會外圍組織駕車游行示威,反對種族主義、呼吁停止仇視亞裔。<a target='_blank' >中新社</a>記者 余瑞冬 攝
資料圖:加拿大多倫多華人社團在安大略省省議會外圍組織駕車游行示威,反對種族主義、呼吁停止仇視亞裔。中新社記者 余瑞冬 攝

  中新社記者:您與張康清、張譯元合著的《加拿大的中國基因》于2017年加拿大國慶150周年之際出版。最近該書英文版(丁果、張康清著)也發(fā)布了。為什么說加拿大存在“中國基因”?

  丁果:這里的“中國”不是一個政治性概念?!凹幽么蟮闹袊颉笔顷P于華人的歷史定位問題。在加拿大,BC省的建設過程中就有華人的基因。

  在加拿大的制度建設中,歐洲移民發(fā)揮了重大作用。但華人也在諸如太平洋鐵路修建、淘金潮,特別是在BC省建省的過程發(fā)揮了重大作用。加拿大過去的聯(lián)邦領導人也承認,如果沒有華人,太平洋鐵路很難修建成功。因此可以說,華人基因存在于加拿大聯(lián)邦的歷史中。

  同時,這個基因源于多元文化。加拿大的多元文化不是從1971年宣布實行多元文化政策才開始的。在BC省的建省過程中,不同族裔的多元文化就已發(fā)揮作用,塑造了歷史。

  正如前面強調的那樣,華人與原住民的關系可以成為今天族裔共存的典范。這個典范在BC省的早期歷史中就已出現(xiàn)。這些都說明在加拿大和BC省的歷史中有華人基因。

  中新社記者:現(xiàn)在加拿大又進入了大選競選期。華人應該怎樣更好地發(fā)聲,更好地爭取自己的地位?

  丁果:投票是一個重要因素,華人在選舉中不能置身事外。但投票應是自主的,不能跟風投票和人云亦云,而應建立在理解、知曉的基礎上,要花工夫去了解候選人和政黨。實際上,每一次選舉都是公民教育的最好機會。這是在入籍時背的材料中學不到的東西,大家要花心思去了解和參與。

  在參與投票的基礎上,我們在社區(qū)里鼓勵更多的優(yōu)秀華人參選,簡單地“華人選華人”時代已經過去。有時候一個素質不好的候選人,反而會破壞華人整體的社區(qū)形象。

  從鄭天華當選加拿大首位華人聯(lián)邦眾議員算起,至今已有半個多世紀。我們不能僅僅滿足于有華人面孔出現(xiàn)在加拿大議會,現(xiàn)在要考慮華人如何參與到國家建設和經濟建設的過程中。華人有著歐洲移民所不具備的獨特觀點,在這個急劇變化的時代,華人智慧應在加拿大主流社會或治國、治省、治市過程中得到發(fā)揮。

資料圖:加拿大溫哥華唐人街舉行華埠春節(jié)大游行。<a target='_blank' >中新社</a>記者 余瑞冬 攝
資料圖:加拿大溫哥華唐人街舉行華埠春節(jié)大游行。中新社記者 余瑞冬 攝

  中新社記者:除了華人和亞裔自身需要作更多努力,如何促進白人主流社會去作出改變?

  丁果:一方面,對種族歧視要迎頭痛擊。加拿大主流價值系統(tǒng)對任何種族歧視都是零容忍的。另一方面,要通過身體力行的教育來加以解決。很多人對歷史有誤解,導致對華人有偏見,這需要通過教育來解決。我之所以大力推動華人歷史博物館的建設,重要原因就是博物館具有的教育功能。

  當然這不是一兩天的事,可能需要一代、兩代、三代人的工作,但是必須要做。今天BC省仍然是仇恨亞裔犯罪比例最高的一個地方,這值得我們警惕,因為這里是華人移居加拿大的起源地,也是加拿大華人參政的初始地。(完)

  受訪者簡介:

  丁果,資深華文媒體政論家,加拿大華裔百人會創(chuàng)會會長。曾獲加拿大杰克韋伯斯特新聞獎,海外華文著述學術類首獎以及多種文學和新聞寫作獎項。曾在日本立教大學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后于20世紀90年代初移民加拿大?,F(xiàn)任加拿大多元文化電視臺新聞制片人兼節(jié)目主持人,上海師范大學客座教授;中國內地及港澳臺多家雜志報刊專欄作家,出版有評論集和移民史等多種著作。

【責任編輯:羅攀】
中國僑網(wǎng)微信公眾號入口

>華僑華人頻道精選:

網(wǎng)站介紹 | 聯(lián)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供稿信箱 | 版權聲明 | 招聘啟事

中國僑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和建立鏡像 [京ICP備05004340號-12 ]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2001262]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8315039 舉報郵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注僑網(wǎng)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