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五年·我與中國”:豁然崛起的中國印象
五年前,從北京唱響的“中國夢”引起海內外中華兒女共鳴。五年來,從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實踐,到“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從“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到“一帶一路”;從經濟轉型發(fā)展到反腐倡廉……中國的頭條新聞總能引發(fā)海外華僑華人的思考與感懷,僑胞們與祖(籍)國、家鄉(xiāng)呼吸相通、砥礪奮進。
“這五年•我與中國”征文活動發(fā)起后,海內外僑界踴躍來稿,表達心聲。一篇篇優(yōu)秀征文也將陸續(xù)與大家見面,共同講述“我與中國的這五年”。
——編者按
我的中國印象:豁然崛起
胡逸山
我是一名土生土長的馬來西亞沙巴華人,在中國還有許多遠房親戚,所以自小與中國有斷斷續(xù)續(xù)的交往,并不陌生。印象中,中國親戚們對于改革開放的到臨十分興奮,也在中國經濟的騰飛中成就了事業(yè)。而來自中國的啟智玩具、美味食品等,也成為我成長的年代中不可或缺的回憶。
后來到美國念書,當然也有來自中國的同學們,印象中他們不但學業(yè)猛進,也是勤工儉學的活生生的例子,在實驗室里徹夜趕著完成研究項目外,竟也還擠得出時間到餐廳里打工送外賣,實在令我自嘆不如。后來到香港與深圳,與幾位中國同學們一起創(chuàng)業(yè),他們的打拼精神也令我驚嘆。而在世紀交替時第一次踏上北京天安門廣場,看著那遼闊壯觀的情景,作為華裔后代的我,頗為激動。
回到馬來西亞后,隨著中國的和平崛起,與馬國的經貿文教往來也日益頻密,我參與了許多中馬友好的活動,尤其是在教育交流方面,目睹著中國的迅速發(fā)展。后來進入馬國官場,成為總理的政治秘書,其中一項任務就是協(xié)助處理兩國的高層次往來,期間也親手參與了多項更進一步拉近兩國關系的活動,包括迎接時任中國最高領導人的到訪等。
在我重新投身學術智庫與商界后,業(yè)務使然,我時常奔走于馬來西亞、新加坡與中國之間。我與一班志同道合的沙巴青年友人們赫然發(fā)覺,當時在沙巴尚未有一個專責促進中馬友好的民間機構。所以在馬國與沙巴當局的鼓勵以及中國駐當?shù)厥诡I館的幫助下,我們在2012年12月12日注冊成立了沙巴馬中聯(lián)誼協(xié)會,由我擔任會長,我到中國出差的次數(shù)也就更為頻密了。
在過去五年多里,我曾數(shù)次受到中國海外交流協(xié)會的邀請到中國參加活動及考察。我認識了不只是來自中國,也有來自全世界各地的華人華僑。而在現(xiàn)代資訊科技的協(xié)助下,我們即便身處各方,但友情也得以“保溫”下去,頗為欣慰。
我曾受邀參與在北京舉行的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七十周年的閱兵儀式。當天早上,萬里晴空,陽光直照。但炎熱的天氣未能蓋過嘉賓們看到整齊步操的兵員方陣以及雄偉駛經的飛彈卡車時的興奮。
因為我的學術智庫背景,加上中國與東南亞的往來越來越密,我常有機會在中國的一些傳媒上亮相,就特別是“一帶一路”、中美關系等國際政治與經濟課題,從東南亞的視野發(fā)表意見。我主要的出發(fā)點就是希望中國與尤其是周邊國家的關系得以更為全面的鞏固發(fā)展。
我對北京的歷史底蘊與現(xiàn)代建設的交錯、天津與上海華洋雜處的遺跡、廣州的華南風情等都極為鐘意,但我在中國的足跡,不只留下在這些國際大都市。我近十年來幾乎每年皆到廣西考察,對于其建設發(fā)展的一日千里,實在驚嘆。最近一次到那兒正式受聘廣西民族大學的客座教授,當?shù)赜讶嗽谏钜诡I我到公園里散步,許多市民仍在公園里納涼,想必治安極為良好。而我十幾年前參加中國東盟青年營時在那公園里所種的小樹,也已比我高好幾倍了。這種兼顧發(fā)展與環(huán)保的做法,令人激賞。
而即便是三四線的城市,其發(fā)展的速度也很讓人驚訝。坦白說,以前刻板地認為新疆、寧夏等地不過一片好像古代絲綢之路般的荒漠,但親臨烏魯木齊與銀川,卻讓我有如來到未來城市的感覺,因為彼等發(fā)揮后發(fā)優(yōu)勢,反而得以建設一些更有現(xiàn)代感的設施。
我對中國的主要印象就是一個結合了悠久文化與先進科技經濟發(fā)展的泱泱大國。作為東南亞華人,我們也迫切希望在“一帶一路”框架下,能早日達至互惠互利的命運共同體。
【作者胡逸山系馬來西亞太平洋研究中心首席顧問,兼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拉惹勒南國際研究學院高級研究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