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秉心:半生矢志隨革命 愛國精神三代傳(圖)
每天下午時分,澳門高士德大馬路人頭攢動。馬路的盡頭,以紅磚砌成的紅街市大樓,矗立在高樓環(huán)抱中,顯得格外醒目。
1938年建成開市,營業(yè)70余載,紅街市如今已是唯一被列入澳門文物名錄的街市建筑,卻仍是澳門人氣最旺的街市。今天,已經(jīng)很少有人記得78年前紅街市開市的情景;那一年,紅街市卻見證了愛國華僑陳秉心在澳門留下的無數(shù)躑躅、苦痛的腳步。
一百多年前,香山少年陳秉心從故鄉(xiāng)三鄉(xiāng)古鶴出發(fā),經(jīng)由港澳,遠渡重洋前往日本神戶謀生。在那里,他開始接觸孫中山革命思想,先后加入興中會、同盟會等,并一直追隨孫中山投身民主革命。
在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孫中山領(lǐng)導的中國近代民主革命浪潮中,以陳秉心為代表的諸多中山籍愛國華僑,戮力同心支持革命,成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成功背后的重要推動力。
楔子
老照片上初見外祖父
20歲進入澳門日報工作,今年72歲的李業(yè)飛已經(jīng)頭發(fā)花白,仍然供職于此。
退休前的時光,節(jié)奏漸漸慢下來,偶爾有時間,李業(yè)飛會去紅街市走走?!澳赣H生前也常常一起來這里,尋找外祖父當年的住所。”但是,因為年代久遠,街道早已不是當年模樣,李業(yè)飛說,直到母親去世,自己始終沒能找到她記憶中的那個地下單元。如今,外祖父當年在澳門居留的確切住址,也許永遠成了一個謎。
澳門新橋區(qū)的家中,李業(yè)飛從書房中搬出一個個箱子,里面裝滿了精心封裝好的老照片和泛黃的紙質(zhì)材料。這些材料的主角,是他的外祖父陳秉心。早年的多次搬家中,母親陳月新一直對這些“百寶箱”視若珍寶,搬到哪里就帶到哪里,家人有些不解。
時至今日,李業(yè)飛才能體會到她的良苦用心。李業(yè)飛生于澳門,也一直生活在澳門。他出生時,外祖父已經(jīng)去世多年,這些留存至今的影像,構(gòu)成了他對素未謀面的外祖父的唯一印象。
“百寶箱”中,有一張黑白玻璃照片頗為難得地保存下來。照片雖有部分破損,但人物影像依然清晰。照片拍攝于1913年3月13日的日本神戶,孫中山坐在前排中間,百余名革命同仁分四排站立共同合影,陳秉心亦在其中。多年前,當母親從床下翻出一只塵封已久的行李箱,拿出這張老照片,李業(yè)飛才第一次見到外祖父的樣子。
1879年2月23日,陳秉心出生于中山市三鄉(xiāng)鎮(zhèn)古鶴村,年輕時遠渡日本神戶經(jīng)商。據(jù)陳月新生前口述,當年,陳氏家族中許多人都東渡日本打拼,十六七歲時,為了謀生,陳秉心從三鄉(xiāng)古鶴出發(fā),先取道澳門前往香港打工賺錢。不久,他從香港登上了東渡的輪船,最終抵達日本神戶。
以做小買賣為生多年后,陳秉心跳槽到了著名的日本神戶東方酒店(Hotel Oriental)工作。在那里,他開始結(jié)識眾多廣東籍日本華僑商人,這也成為他后來追隨孫中山、支持中國民主革命的引子。
尋跡
漂洋過海追訪先人往事
澳門家中,李業(yè)飛在每個房間中都開辟了一個書房。這些年,他潛心搜集的孫中山、陳秉心相關(guān)史料,已經(jīng)逐漸將每間書房填滿。這些史料,大部分是從母親遺物中整理出來的,一些照片,則是漂洋過海從臺灣親戚手中“索要”而來的,李業(yè)飛對它們視若珍寶。
2010年,李業(yè)飛攜全家到訪日本,特意前往神戶華僑歷史博物館查閱陳秉心相關(guān)史料,探訪先人革命足跡。令他驚喜的是,館內(nèi)陳列著的一張照片,竟然與家中珍藏的那張合影一模一樣。
1895年底,第一次廣州起義因計劃泄露而失敗,孫中山逃亡海外,經(jīng)澳門、香港首次踏足日本神戶。在神戶,孫中山與當?shù)厝A僑及日本友好人士廣泛接觸,宣傳救國思想,建立革命組織,并在日本僑界得到了廣泛響應,陳秉心也是其中一員。借助在東方酒店任職的便利,陳秉心接觸眾多廣東籍愛國僑商。1905年,在華僑志士陳鑑周、黃楚珩的推薦下,27歲的陳秉心加入同盟會,從此開始追隨孫中山投身民主革命事業(yè)。
民國成立后,民主革命果實被袁世凱竊取,歐美、日本、南洋等地華僑慷慨捐資,資助孫中山購買槍炮彈藥及軍需糧餉,支持“二次革命”討伐袁世凱。陳秉心與眾多神戶愛國僑商一起,踴躍捐資助力革命。
“孫中山駐留日本期間,父親經(jīng)常下班后就乘坐火車(從神戶)到東京,第二天一早又趕回神戶上班?!备鶕?jù)陳月新生前的回憶,孫中山在東京組織中華革命黨時,陳秉心曾為他積極籌款。1916年1月,陳秉心參與組織中華革命黨神戶支部,參與黨務(wù)管理,并籌集公債資助革命。
傳承
力促區(qū)域文化研究與交流
1931年11月,陳秉心因觸怒日本反華勢力,遭到神戶三宮警察署逮捕,被拘留兩個多月。次年3月,在革命同仁協(xié)助下,陳秉心返回中國?;貒螅鐣邮幉话?,生活困頓,陳秉心身體健康也每況愈下。1938年,憂憤之中,陳秉心抱病到澳門尋醫(yī),租住在紅街市附近的一個地下單元內(nèi)。次年,他返回中山三鄉(xiāng)古鶴,在那里逝世,享年61歲。
李業(yè)飛表示,曾經(jīng)相當長的一個階段,陳氏后人對陳秉心的研究并不多,甚至很少提起。作為追隨孫中山革命半生的愛國華僑,陳秉心的革命往事被塵封在行李箱中。辛亥百年紀念日以后,李業(yè)飛開始思考,“作為孫中山追隨者的后人,作為一個愛國華僑后裔,我能為孫中山思想研究和傳播做些什么?”
“孫中山講過,‘華僑為革命之母’。愛國華僑當年追隨孫中山投身民主革命的歷史往事,已然是孫中山思想內(nèi)涵的組成部分?!崩顦I(yè)飛表示,與嚴肅的歷史研究不同,愛國華僑有血有肉的故事,擁有其獨有的、生動的方式來解讀歷史,解讀孫中山思想。而作為孫中山追隨者、愛國華僑的后人,自己應該貢獻一份力量。
最近,李業(yè)飛在探究一張百年老照片的文化價值。照片從已經(jīng)過世的父母手中傳下來,由陳秉心的后人拍攝于1917年。雖然影像已經(jīng)褪色斑駁,但是仍能一眼看出,所拍攝的正是極具標志性的孫中山故居。它完整地記錄了當時孫中山故居的容貌,院門前的平地上一棵大樹枝葉茂盛,甚至還能清楚地看到故居庭院內(nèi)那棵由孫中山親手栽植的酸子樹。
孫中山故居紀念館原館長、本系列報道學術(shù)顧問蕭潤君表示,在1917年,能夠使用移動的攝影設(shè)備拍攝完整的孫中山故居,并將影像保存至今的,其文化價值不言而喻。這張照片是目前已公開的最早、最完整地記錄故居面貌的照片之一。采訪中,李業(yè)飛通過南方日報首次公開了這張珍貴的老照片。
研究為了了解,更為傳承。2011以來,李業(yè)飛先后以中華文化交流協(xié)會理事、愛國華僑后裔的身份,在大陸及澳門刊物上發(fā)表文章,披露陳秉心的生平往事。通過中華文化交流協(xié)會,他也積極組織和協(xié)助港澳臺地區(qū)與大陸之間舉辦孫中山文化交流活動。李業(yè)飛的身份,正在從一位華僑后人向一名孫中山思想研究者、傳承者遞變。(南方日報記者 何偉楠 伍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