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先生始終心系臺灣同胞把祖國統(tǒng)一放在心中
孫中山在畢生致力于革命的過程中,始終心系臺灣同胞,把祖國的統(tǒng)一放在心中,把臺灣與祖國大陸的革命事業(yè)聯(lián)系一起。
1895年,孫中山和楊衢云、陳少白、陸?zhàn)〇|、鄭士良等人在香港成立興中會總部,隨即派員分赴各地發(fā)展組織。1897年,陳少白就在臺北吸收成員,建立興中會臺灣分會。
史料顯示,孫中山第一次去臺灣是1900年9月28日。當時他正在策劃廣東惠州起義。他先搭船抵基隆,隨后到達臺北,在臺北建立了起義的指揮中心,召集革命志士,并派鄭士良主持起義工作。10月8日,鄭士良率領(lǐng)600壯士舉行惠州起義,活捉了清副將杜鳳梧,繳獲了洋槍700多支,子彈5萬發(fā)。清提督鄧萬林受傷墮馬,幾乎丟掉性命。轉(zhuǎn)戰(zhàn)兩旬,革命隊伍發(fā)展到兩萬多人。在清軍優(yōu)勢兵力的圍攻下,鄭士良糧盡彈絕,被迫將起義隊伍分幾路解散。他自己則率領(lǐng)部分革命黨人退往香港,孫中山也于11月10日由基隆赴日本。
1913年,因二次革命失敗,孫中山偕胡漢民等人離開上海赴日本,于8月4日搭輪離開福州,次日取道臺灣,在“梅屋敷”(臺北車站附近)短暫停留。在這里,他寫了橫額“博愛”一幅,送給一位日本朋友,還會見了臺灣的革命黨人翁俊明、楊心如等。
1918年,段祺瑞廢除了《臨時約法》,孫中山針鋒相對地展開了護法運動。可是,運動進展不大,中山先生連立足廣州都有困難。孫中山辭去大元帥職務(wù)后,于6月1日由廣州經(jīng)廈門取道臺北赴日本,孫中山由廣州搭船到基隆,計劃與臺灣當?shù)馗锩⒔佑|,因日本殖民當局蓄意阻撓,隔天無奈離臺。
1924年11月,孫中山先生北上商談國是,途中曾在臺停留,不過并未登岸。
孫中山在臺灣同胞中,有著崇高的威望。1911年辛亥革命勝利后,追隨孫中山從事革命活動的丘逢甲代表臺灣同胞參加孫中山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tǒng)就職典禮,并被選為參議院議員。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在北京逝世后,在北京大學就讀的臺灣學生為孫中山獻上挽聯(lián):“三百萬臺灣剛醒同胞,微先生何人領(lǐng)導?四十年祖國未竟事業(yè),舍我輩其誰分擔。”而臺灣民眾沖破了日本殖民者的阻攔,在各地舉行了多種形式的悼念活動。僅3月24日夜間臺灣人民舉行的追悼大會,參加者就達5000多人。(徐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