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功臣助中國兩部科幻作品問鼎世界最高榮譽
中國僑網(wǎng)8月26日電 題:中國先后兩部科幻作品問鼎世界最高榮譽,背后的功臣竟是這位華人!
最近幾天,網(wǎng)絡(luò)上最火的新聞已被中國80后女作家郝景芳承包。
21日,在有“科幻界諾貝爾文學(xué)獎”之稱的雨果獎獎項角逐中,郝景芳憑借《北京折疊》斬獲最佳中短篇小說獎。
雨果獎的分量有多重?作為世界科幻領(lǐng)域的最高榮譽,它的評獎標(biāo)準(zhǔn)非常之高,60多年來整個亞洲地區(qū)甚至無人獲獎。
直到2015年8月23日,中國科幻作家劉慈欣的作品《三體》成為首獲雨果獎的亞洲作品,才填補了這一空白。
獲獎后,郝景芳在微博里發(fā)表致謝感言:
“獎項塵埃落地,再次感謝宇昆。沒有宇昆的翻譯,這篇小說不可能獲得這樣的成功?!?/p>
而去年劉慈欣獲獎后,他也表示:
“翻譯作品總是在跨越兩個不同的文化和時空,而就本書(《三體》)而言,這座橋梁就是劉宇昆。他的譯文非常好,幾近完美?!?/p>
在各大媒體的報道中,也不乏對劉宇昆的溢美之詞:
小僑(qiaowangzhongguo)不禁好奇,翻譯了這兩部斬獲“雨果獎”作品的劉宇昆,究竟是何許人也?
劉宇昆是美籍華人,他也是一位科幻作家。在科幻界,他的名氣可不比劉慈欣的小。
為了區(qū)別“大劉”劉慈欣,科幻迷們叫他“小劉”;他的英文名字叫Ken Liu,所以又被俏皮地稱為“啃劉”。
劉宇昆在2002年出版了首部短篇小說,至今,他的小說作品已數(shù)百篇短篇。早在劉慈欣得獎前,劉宇昆就獲得過雨果獎。在西方世界,小劉遠(yuǎn)比大劉有名、也出名得更早。
劉宇昆不乏優(yōu)秀作品:
《The Paper Menagerie(手中紙,心中愛)》:分別獲得雨果獎最佳短篇故事獎(2012年)、星云獎最佳短篇故事獎(2011年) 、世界奇幻文學(xué)獎最佳短篇小說獎(2012年)、星云獎最佳海外短篇小說獎(2014年),入圍了軌跡獎最佳短篇故事獎(2012年),提名西奧多·斯特金紀(jì)念獎(2012年);
《The Man Who Ended History: A Documentary(終結(jié)歷史之人)》提名星云獎(2011年)、雨果獎(2012年);
《物哀》:獲得雨果獎最佳短篇故事獎(2013年);入圍軌跡獎最佳短篇小說獎;
《正常》:提名星云獎最佳中篇小說(2015年);
《Good Hunting》:獲得了日本星云獎最佳海外短篇獎(2016年)
1976年,劉宇昆生于蘭州的一個傳統(tǒng)知識分子家庭,11歲那年隨父母移民美國。雖然在美國文化中浸潤長大,劉宇昆作品里的”東方印記“并不少:
“我很欣喜也很積極地將那些所謂的中國經(jīng)歷加入到我的作品中,我讓故事中的中國角色開口說話。但與此同時,我希望我能挑戰(zhàn)西方矮化華人的目光,改變他們對華人華裔的看法?!?/p>
在多元背景中長大,劉宇昆也承擔(dān)起多元身份帶給他的使命感,他在個人主頁上給自己貼的眾多標(biāo)簽之一就是——“搭橋人”。
很多人說,如果《三體》和《北京折疊》不是劉宇昆所譯,捧得雨果獎的概率幾乎為零。
大家知道,漢語的語言魅力很難用另一種語言完全翻譯出來,很多原本精湛、優(yōu)秀的作品被譯成外文后魅力消失大半。但劉宇昆的翻譯,卻讓原作錦上添花。
很多人讀過《三體》和《北京折疊》中英文兩個版本的人甚至說:“英文讀起來更像原文”。
兩部譯作奪得雨果獎,劉宇昆在科幻界名聲大振。日本作家立原透耶甚至說:“在世界上,日本科幻不如中國科幻有影響力,不是因為我們的作品沒有中國優(yōu)秀,而是因為我們沒有劉宇昆?!?/p>
郝景芳在獲獎后說:“宇昆這幾年一直向國外翻譯推介中國科幻小說,只有一點點收益,基本是情懷支持。即使在美國,寫作科幻小說也仍然是小眾而寂寞的事情。這是兩個人的獎項,希望宇昆也有更多讀者?!?/p>
目前,劉宇昆的第一部長篇科幻小說正在創(chuàng)作當(dāng)中。我們期待他的大作,也希望中國的 科幻文學(xué)擁有更多精湛之作。
關(guān)于“雨果獎”
雨果獎創(chuàng)立于1953年,由世界科幻大會舉辦。在世界科幻界,雨果獎和星云獎被公認(rèn)為最具權(quán)威與影響力的兩大獎項。雨果獎的名稱來源于雨果·根斯巴克(Hugo Gernsback),他被譽為美國“科幻之父”。
(來源:中國僑網(wǎng)官方微信,編輯:冉文娟,ID:qiaowangzhongg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