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為首頁
首頁華僑華人

中國游客素質(zhì)低下事件頻發(fā) 國人素質(zhì)該如何看待

2014年12月20日 08:50   來源:工人日報   參與互動參與互動
字號:
中國僑網(wǎng)2014年5月,在柬埔寨吳哥窟,一位歐洲人爬上石門頂,對禁止攀爬的警示標語視若無睹。本報記者 李瑾攝
    2014年5月,在柬埔寨吳哥窟,一位歐洲人爬上石門頂,對禁止攀爬的警示標語視若無睹。本報記者 李瑾攝

  新近接連發(fā)生的游客素質(zhì)低下的事件,讓一個問題成為大眾疑惑——中國人的素質(zhì)有多低?

  中國人的海外形象如何,在一次次進入公眾視野的“事件”中,似乎在不斷刷新新低。然而,等等,明明出境旅游時,你也看到了美國人的高嗓門,看到了俄羅斯人站在雕塑上合影,看到了歐洲人攀爬上古廟頂一覽眾山小,名勝古跡上“xx到此一游”的痕跡也是各國文字云集,為何獨獨中國人被指責為素質(zhì)最低?

  真實的中國人形象是怎樣的?而素質(zhì)高低,可能還真不是一兩個事件便可蓋棺定論的。

  報道里的“中國人”

  一項“最不受歡迎游客”的調(diào)查顯示,美國人是全球最差勁的游客,緊追其后的是中國游客。而某國際組織對全球各國游客進行形象評價,中國游客形象倒數(shù)第三。“先聞其聲,后見其人”,這是中國游客的一大特色。

  在新聞里,我們見識了內(nèi)地游客在盧浮宮水池前泡腳;騎在華爾街銅牛背上照相發(fā)微博;在盧克索神廟浮雕刻上“xx到此一游”的字跡;香港街頭甚至地鐵上把著孩子大小便;歐洲大教堂臺階上對向姑娘裙底的長槍短炮;餐廳自帶食物酒水后還理直氣壯道“他有種把我趕走啊”;東南亞回國航班上因調(diào)整座位而導致互毆……劣跡之多,不一而足。

  然而,當把鏡頭對準整個景區(qū),你會發(fā)現(xiàn),在盧浮宮泡腳的不止中國人,更多是生性自由的歐洲人;“神廟賜字”的行為確實惡心,但如若進到德國維爾茨堡世遺名勝主教宮,會在壯觀的回廊上看到同樣壯觀的各國語言“到此一游”,唯獨沒見中文。再去看一段段被瘋傳的極限運動視頻,那些被稱為戰(zhàn)斗民族的俄羅斯人,總是在雅典帕特農(nóng)神廟或者埃及金字塔上,躲過了保安的防范,在古建筑上一展身手還引來大眾熱捧。

  如果用數(shù)據(jù)說話,那么不同機構(gòu)不同領(lǐng)域不同渠道的調(diào)查,又總能得出不同的結(jié)果。在2013年2月一家美國在線購物網(wǎng)站的“誰是世界上最差勁的游客”調(diào)查中,來自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愛爾蘭的參與者將頭獎贈予美國人,而在前些年另一次以法國投票者為主的調(diào)查中,法國人冒到第一名。最有意思的是,在針對酒店從業(yè)者的調(diào)查中,酒店非常青睞來自美國的度假者,因為他們出手闊綽,給起小費來尤其大方,不會過多計較房費之外的額外消費;可在另一份行為調(diào)查中,卻偏偏有超過四成的美國游客承認順走過酒店的毛巾、浴袍、枕頭、遙控器和《圣經(jīng)》等物品。

  “素質(zhì)”的概念其實很抽象、廣泛,并不是指人品不好,而是某些行為不文明。所以,隨地吐痰沒素質(zhì)、插隊沒素質(zhì)、搶別人的出租車沒素質(zhì)、揚言炸機跳機沒素質(zhì)。而是不是大聲說話,愛不愛給小費,更注重吃住還是更注重購物,這些是不是素質(zhì)范疇內(nèi)的事?可能還真是價值觀和文化背景的不同,不可輕易成為素質(zhì)高低的判斷標準。

  是否影響國家形象

  隨著中國經(jīng)濟實力增強,中國民眾出境旅游的人次每年已超過1億人次。中國旅客一方面被外地視為提振消費的“財神”,但關(guān)于中國旅客行為不文明,破壞公物的負面行為也屢次見諸報端,引起國內(nèi)外議論。跡象顯示,中國高層領(lǐng)導人已關(guān)注這個問題。

  今年9月,國家領(lǐng)導人出訪馬爾代夫就提出,“要教育我們的公民到海外旅游講文明”,甚至還具體告誡:“礦泉水瓶子不要亂扔,不要去破壞人家的珊瑚礁,少吃方便面,多吃當?shù)睾ur?!?/p>

  然而,在近來不斷曝出中國游客海外不文明行為后,受訪的學者則對此事是否影響國家形象卻持不同看法。

  中國人民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張鳴指出,國家旅游局此次介入說明了游客不文明行為關(guān)系到國家形象,所以“旅游局是該管管了”。

  張鳴也指出,國人出國旅游表現(xiàn)不文明是發(fā)展中國家不時會遇到的問題。至于旅游局到底能發(fā)揮多大的作用,他說:“有人管總比沒有管好?!?/p>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社會政策研究所執(zhí)行所長李?J卻不認同這個看法,他指出,中國游客不文明行為屬于個人行為,不代表國家形象。

  他反問,霧霾問題影響國家形象,但是游客行為和國家形象有什么關(guān)系?旅游局介入管理,也不能阻止再有個人不文明行為的發(fā)生。

  從“無意識”到“有意識”

  來自埃及艾因夏穆斯大學的年輕助教阿瑪爾·薩義德是北京語言大學的碩士研究生,曾來往中國多次的他自稱是個“中國通”,幾年前,他就開始在埃及兼職導游帶中國團。

  想起2013年中國國內(nèi)對埃及盧克索神廟的浮雕上被刻上“丁錦昊到此一游”的口誅筆伐,他卻說,“其實中國游客沒有一些報道中所寫得那么糟糕,埃及的各種神廟古跡上同樣也有其他國家語言的刻字,不過那都是很早以前的事了。所以,每個國家的人都可能犯這樣的錯誤,外界應該給予足夠的成長空間。改變雖然需要一段時間,但總會發(fā)生。”

  而韓國一本雜志上曾寫道:“他們走了,帶走了數(shù)不清的戰(zhàn)利品和刺耳的嘈雜,留下了巨額利潤和無數(shù)垃圾——他們是中國客。”

  很快,這樣的指責也有韓國人站出來反對。韓國人自己也承認,在十幾年前,韓國出境旅游的人數(shù)開始增加,那時候的韓國人給外國人留下的印象也是吵吵嚷嚷,修養(yǎng)不夠。甚至,還曾出現(xiàn)了不少描述“丑陋的韓國人”的書籍。但是,隨著韓國社會整體生活水準和教育水平的不斷提高,加之韓國政府要求出國游的韓國人在出發(fā)前必須接受幾個小時的課程,了解目的地國家的文化習慣,課程堅持十幾年下來,韓國游客給外國人留下的印象也越來越好。

  事實上,中國游客也正在經(jīng)歷著這個過程。

  北京導游阿寶就告訴筆者,多年前,他帶團去德國看到機動車主動為行人停車禮讓,感到非常震撼,從那以后,他也會在中國這樣做?!拔也皇巧贁?shù),你能看到越來越多的人在這樣做?!彼f:“不少國人在出境游中,也在細心體會別人的文明之處,反思自己的行為。”

  從無意識不文明到有意識講文明,這之間的距離,需要時間去縮短,至少國人在路上。(張禾)

【責任編輯:王海波】
中國僑網(wǎng)微信公眾號入口

>華僑華人頻道精選:

網(wǎng)站介紹 | 聯(lián)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供稿信箱 | 版權(quán)聲明 | 招聘啟事

中國僑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未經(jīng)授權(quán)禁止復制和建立鏡像 [京ICP備05004340號-12 ]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2001262]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8315039 舉報郵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關(guān)注僑網(wǎng)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