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中國大陸的作家與寫實主義創(chuàng)作已揮別多年的時候,旅居海外20年的張翎卻在用最為傳統(tǒng)的考證和寫作方式講故事
在《非誠勿擾》不可思議地攬獲超過3億4千萬票房之后,馮小剛的下一部電影《唐山大地震》已于7月初正式開機,在發(fā)布會上,導演更是放下豪言,希望電影能賣5億。
除了自己的“御用”搭檔王朔、劉震云等,馮小剛電影的原著一般來自不大出名的作品。如上一部《非誠勿擾》,改編自臺灣作家陳玉慧的《征婚故事》;《集結(jié)號》來自海軍退伍老兵楊金遠的《官司》。
這一次,被導演看中的作家是一名來自境外的中文作家。它改編自旅加華裔女作家張翎的小說《余震》。
作為海外華人作家中的一員,已年過50的張翎借助《余震》的改編,從文學圈內(nèi)開始向大眾擴散,逐漸被關(guān)注。
別人沒有這樣寫唐山地震
《余震》的創(chuàng)作靈感,來自張翎的一次“意外”。
2006年7月末的一天,一場突來的暴雨讓北京地下排水系統(tǒng)幾近癱瘓。
正要從北京赴加拿大的張翎,車子在一片河澤中突圍趕到機場后,才得知飛往多倫多的航班推遲了9小時。百無聊賴的她開始在機場書店閑逛。那段時期,這個平時充滿成功學書籍的書店里突然擺滿了關(guān)于“唐山大地震”的各種回憶錄。張翎猛然想起,這天是7月28日,剛好是唐山大地震30周年祭日。
仿佛冥冥之中的相遇,已經(jīng)從事寫作近10年的她,決定寫一部有關(guān)唐山大地震的小說。
在已完成的小說《余震》中,主人公王小燈是一名旅居加拿大的華人作家,常年因嚴重焦慮失眠,多次企圖自殺。她來到了一家心理診所。在醫(yī)師的引導下,她學習哭泣與傾訴,嘗試與30年前地震的那一天遭遇。所有的慘痛經(jīng)歷在漫長幽深的記憶隧道中復活,她開始直視將她擊倒的命運——在地震中,王小燈與弟弟一起被掩埋在廢墟下,一根梁柱如同命運的天平般懸置在二人頭頂,撬起一端,另一端的人就會被永埋地下。王小燈透過瓦礫聽到自己的媽媽向施救者表示她的選擇是弟弟……但是她卻活了下來,雖然眾人都以為她早已不在人世。從此,命運開始了對于她的放逐——被收養(yǎng)的生活、成長、上大學、出國……可那一天的傷痛卻更加刻骨,直到崩潰。
“我終于推開了那扇窗!痹谛≌f的結(jié)尾,張翎給了王小燈一個溫暖的轉(zhuǎn)機。張翎在加拿大找來各種唐山大地震的文獻,她才發(fā)現(xiàn),自己當年居于溫州小城時聽到的關(guān)于地震的信息,全部都是過濾后干癟的傷亡數(shù)字和空泛的口號。而事后,對于孤兒的記述,也永遠缺乏血肉,這些經(jīng)歷了厄運的孩子總是被一些句子概括一生——“某某以優(yōu)異成績考入大學”“某某成為技術(shù)骨干”。曾經(jīng)難以想象的傷痛似乎從未在他們身上心里留下任何痕跡。
張翎對這些冷酷的句子充滿了反叛。
“我想寫的是,有的時候苦難可以把人打倒,永遠讓人站不起來!睆堲釋Α吨袊侣勚芸氛f,“并不是所有苦難都能成就一個人。它也可以摧毀一個人。”
于是,張翎開始著力于一個人內(nèi)心和精神上的余震,以及他們從未消失過的顫抖和內(nèi)部無法愈合的創(chuàng)口。
寫作之初,有文學雜志的朋友勸她,“關(guān)于唐山大地震的文字太多,不要寫了。”張翎拒絕了。她覺得能寫出與已有回憶錄不同的東西!度嗣裎膶W》副主編李敬澤評價說,“《余震》幾乎是僅有的一部‘這樣’寫唐山大地震的小說。這么百感交集的經(jīng)驗和大事件,國內(nèi)作家竟然沒怎么涉及,需要一個旅居加拿大的作家去寫!
為“豬仔華工”書寫文本
其實,《余震》是張翎寫作中的一次異數(shù)。在她的寫作脈絡(luò)中,更多的作品圍繞著是一個人,或一個家族跨越大洋之后的生活,由此牽連出的人物命運和背后更為深厚的歷史背景。
《余震》屬于張翎中后期的作品。她從1997年開始寫作,那是她到達加拿大的第十個年頭。她早期的長篇如今被作家自己歸納為“江南系列”,一般都是根植于家鄉(xiāng)溫州和南方的故事,主人公從小城來到加拿大,身后的家族和歷史的記憶與加拿大的現(xiàn)實生活相互纏繞沖撞。那段時期,她寫了《望月》《交錯的彼岸》和《郵購新娘》。
1997年之前,張翎不寫作。
在加拿大之初的10年,她到處奔波,只為生計,就像她后來小說中的某些人物那樣。那段日子和大多數(shù)“庸俗的中國人”在國外的奮斗史沒有兩樣:1986年,張翎因為自己的性格與國內(nèi)的人情氛圍格格不入,她離開北京穩(wěn)定的部委機關(guān),遠赴加拿大。憑借曾經(jīng)的英文專業(yè)她開始重新學習新的專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