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和年齡的不同,固然讓兩輩人之間的觀念與做法有著不小的差別,而海外生活背景——東方傳統(tǒng)與西方文化之間,漢語與非漢語之間,不同國度、不同文化之間,種種因素的總和,使“代溝”問題出現(xiàn)了一些新因素,也增加了消除“代溝”的難度。
于女士的故事:
文化差異難以避免
日本華人于淑玲和兒子去一家餐廳就餐,兒子點了飲料吧的飲料,而她要一杯生啤酒。飯后,于女士感覺嘴里有些生澀,便取兒子的飲料喝了一口。等到付錢的時候,兒子突然對收款的服務員說:“媽媽也喝了飲料,應該收兩份飲料吧的錢吧!庇谂肯胍柚箖鹤,卻為時已晚。于女士悻悻然付了錢,出門就直罵兒子:“怎么生了你這么一個傻子?我不就只喝了你一口飲料嗎?干嘛要對服務員這樣說?”兒子振振有詞地為自己辯護:“店里就是這么規(guī)定的,你要喝飲料吧的飲料就要付錢。大家都是這么做的,為什么唯獨你做不到?”
于女士氣得說不出話來。兒子的這種行為如果在國內(nèi)會被稱為“傻帽兒”。但在日本,大家大都誠實地遵守著店里的規(guī)定。于女士的兒子從小在日本長大,耳聞目睹這種循規(guī)蹈矩的生活,自然和母親想的不同。她嘆息著說:“都說孩子和父母之間有代溝,我們在日華人的孩子與家長的代溝好像比普通的兩代人更深更寬。說實話,我有時候真的很害怕,害怕他越大,我越不能了解他,他活脫脫已經(jīng)成了一個日本小伙子。”
于女士和兒子的沖突并非個例。由于絕大多數(shù)華人家長是在中國受的教育,雖然來日多年,但價值觀和人生觀基本上仍屬于中國傳統(tǒng)式的,在生活上講究節(jié)省,盡孝道,重視教育,生活態(tài)度比較嚴謹,為人處事比較保守。但兒女們卻自小在日本長大,他們在道德觀上更接近日本式:對政治不太熱衷,喜歡日本漫畫和電子游戲機,對將來沒有太強烈的目標,為人處事講究自然和諧,要求金錢自己管理,但又對金錢的觀念比較淡薄……而從另一方面講,日本是一個社會公德意識十分強的國家,孩子由于從小就在這種環(huán)境里成長,他們的行為準則和公德心已經(jīng)滲透在下意識中,成為社會觀中堅實的一部分。
對此,兒童心理學教育工作者馮琦指出,海外部分華人家長相對缺乏公德意識,接受海外教育的子女反而有更強的團體意識、公德心和同情心。假如子女對父母的行為感到羞恥,就不愿意與父母交談,也很難尊重他們。家長必須融入社會,學習當?shù)匚幕,進行自我教育和提升,才不會與子女的生活格格不入。
任女士的故事:
多給孩子點選擇的自由
其實,兩代人文化觀念的差異更直接地表現(xiàn)在父輩對子女的教育上。
華人家長大都希望孩子努力學習,要考上好的大學,在教育上花了很大的精力和財力,有的把辛勤打工的錢全都用在孩子的教育經(jīng)費上;但相對應的,子女并不全都領情。甚至隨著年齡的增長,這些在海外長大的孩子離父母越來越遠了。
已經(jīng)扎根匈牙利的任女士,現(xiàn)如今是擁有兩家商店的女老板,生活富足,衣食無憂。但熟悉她的人都知道,她不在乎這個,她17歲的兒子丁丁才是她最大的驕傲和心靈的寄托——丁丁剛剛考取布達佩斯李斯特音樂學院的聲樂專業(yè)。
不過對于任女士的驕傲,身為兒子的丁丁說起來卻嘆了口氣:“我當然知道她為我付出了很多,但問題是,她的這種付出讓我感到壓力很大。我喜歡音樂是真,但目前,音樂好像變成了我報答母親的一種方式,不是為喜歡而學,而是為報答而學。所有認識我們的叔叔阿姨都會說,‘丁丁,你要好好學習,這樣才不會辜負你媽的一片心!夷赣H也常說,她為我放棄了國內(nèi)的大好前程,如今上了年紀還要到處奔波。說心里話,每當她向我大訴苦水,敘說她的‘發(fā)家史’時,我就感到壓力很大,也覺得自己好像很沒用。有時我甚至想干脆不再讀書了,最好是自己賺錢養(yǎng)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