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談到新加坡,人們通常會用“干凈整潔”來形容這個人口不足450萬、國土僅699.4平方公里,比我國崇明島還小的島國。今年5月底的新加坡之旅,讓我深有感觸的是另一道風(fēng)景線——文明交通。無論是開車、步行還是搭乘公車,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足以折射出新加坡人的文明素養(yǎng)和精神風(fēng)貌。
作為一名初來乍到的背包客,搭乘地鐵是我首選的交通方式。新加坡的地鐵和上海類似,有些路段也是敞開式的高架車站。記得那天天氣潮濕悶熱,又正值上班高峰,我按照地面上的指示標志站在站臺上排隊候車,身邊還有大批和我一樣等車心切的上班族。終于等到列車進站,車門打開的瞬間,車廂里的冷氣竄了出來,嘿,真涼爽,讓人迫不及待想沖進去。排在前面的我向后望去,所有候車人保持著隊列,分布在車門兩側(cè),為下車的乘客留出了中間寬敞的通道。等下完客,大家仍然保持著原來的秩序挨個走進車廂。很快車廂就滿滿當當了,后面的乘客見狀后并沒有緊跟著擠上車,而是快速退回到站臺的安全線后站著。幾秒鐘后,車門關(guān)上,列車駛離站臺。
中午再次坐地鐵,我又有發(fā)現(xiàn):車廂里分明有幾個座位空在那兒,卻仍有十幾個乘客寧可拉住扶手站著。我仔細打量這幾個空位子,他們并非是規(guī)定的老弱病殘專座呀?我懷著好奇,詢問了其中一名站著的中年女乘客。她告訴我這些雖然不是老弱專座,但是可以留給諸如背行囊、身體不舒服或有其他需要的乘客坐,況且自己站十幾分鐘也有利于健康。
傍晚,我打算坐公共汽車去夜間動物園。不料苦等了20分鐘,車子才出現(xiàn)。由于另一條線路的車正停在站點上下客,我們的那輛車等在后面。我本以為大家會跨出站點涌向那輛車,但錯了,等候的隊伍紋絲不動,直到前一輛車開走,后面的車靠站車門打開,人們才依次上車。
翌日一早,我就四處溜達著開始探索住宿旅館附近的地盤。我在下一個路口等綠燈,綠燈一亮大家邁步,過街走到一半,開來幾輛要轉(zhuǎn)彎的車,我下意識地縮回腳步,好讓車子先轉(zhuǎn)彎開走。但那幾輛車卻在離我們幾米遠的地方停下,車里的司機等我們過完街,才開始轉(zhuǎn)彎。(孫馮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