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爾瑤全家移民加拿大已經有4年了。爾瑤是個可愛的女孩,去年剛上了中學,是九年級(加拿大的學制一般是小學七年、中學五年)的學生。
爾瑤在親情中成長,乖巧懂事。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尤其是進入青春期,對于加拿大與國內不同的文化,爾瑤的認同越來越深,漸漸有了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最初的表現是,爾瑤開始注重自己的形象了。她長發(fā)披肩,不愿意再像中國女孩子一樣簡單地扎個馬尾巴,而且是隔一段時間就染顏色,后來又變成了定期燙發(fā)。上中學后,還幾乎天天化妝,戴各種首飾,穿低胸短款的衣服。要知道,她的女同學全都這樣裝,專門的少女商店賣的服飾就是那樣。
爾瑤的媽媽實在看不慣,很擔心,起先旁敲側擊,后來干脆直接勸阻。爾瑤卻說:“媽媽,你喜歡我比別的同學丑嗎?不愿意吧?我這樣是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否則我會被視為另類,會沒有朋友!眿寢寙】跓o言,不知該再說什么、做什么。
而且,爾瑤結交了不少朋友。有本地的,也有港臺等地來留學的孩子。加拿大當地的孩子大都開放,行為不拘小節(jié),爾瑤有時放學后和他們逛到很晚才回家……爾瑤媽媽很細致,她會自然引導爾瑤選擇朋友,但很多時候,又力不從心,因為爾瑤會說:“我喜歡他,我們做朋友很開心啊,這有什么不對嗎?”
要知道,在加拿大,父母很少干涉孩子的事,進孩子房間要敲門,不拆看孩子的私人信件,不對成績不好的孩子指責打罵,也就不會強令孩子進各種補習班。對于結交的朋友,更是不會多管,這樣,就給了孩子很大的生活空間,和多數中國父母是不同的。但是,給了充分自由的同時,也就少了很多應有的規(guī)矩,有利有弊。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日積月累的不良習慣產生了真正無法挽回的嚴重問題時,做父母的,憂心的日子就接踵而來了。
當然,對付進入青春期的孩子,加拿大的父母們也有絕招,他們會讓自己的孩子“忙”起來,比如鼓勵做義工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學習自己喜歡的樂器,組織體育比賽……甚至是打短工、旅游等等。
爾瑤媽媽決定也讓女兒“忙”起來,她常常帶爾瑤接觸一些有文化、有品位的大姐姐或阿姨,在她身邊制造一種良好的氛圍;還給爾瑤報了她喜歡的社區(qū)少年女子足球隊,以及游泳課、滑冰課,創(chuàng)造條件讓爾瑤認識更陽光的同齡人,也消耗她過于旺盛的“精力”。
現在,爾瑤的爸爸媽媽,還有我們這些關心她的人,期盼她安然度過她的青春期,為她祝福。(李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