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僑網消息:印尼《星洲日報》近日刊發(fā)文章,針對印度尼西亞廖島省華文教育的現(xiàn)狀提出了一系列問題。文章認為,廖島省的特殊地理位置給當地華文教育創(chuàng)造了優(yōu)勢,然而由于當地家長不夠關注、一些社團領導對華教不夠重視、教師水準參差以及當地學生排斥華文等因素,造成了在廖島推廣華文仍存在許多障礙。文章摘錄如下:
前后兩次前往廖島省,去過峇譚市、丹絨檳榔市和卡里汶,接觸了好幾位當地的華文老師,也參觀了幾間學校和補習班。
我的印象是:廖島省具有的獨特性,和印尼其他地方有所不同,這可以從當地的華人,無論成人和小孩,大部份會講華語,但不一定會閱讀和書寫,這是因為當地離新加坡很近,華人多收看新加坡電視臺節(jié)目的緣故。
我覺得這是他們的優(yōu)勢,但當地一位老師則不認同,認為這雖是優(yōu)勢,但也是他們的弱點,因為一些家長認為自己的孩子已能講華語,就不再督促孩子認真學習華文了。
我認為,一個地區(qū)或城市的華文能否發(fā)展,有幾項重要因素,包括當地社團領導人對華文教育的重視、老師的專業(yè)水準,以及學生和家長的態(tài)度。
很可惜,一些地方的社團領導人本身對發(fā)展華教并不感興趣;華文老師的專業(yè)水準還需要提高,部分老師還沒有掌握怎樣引導學生產生對學習華語的興趣;此外,一些孩子因為認為華文難學,覺得很吃力跟不上,他們對華文感到害怕所以排斥,甚至視華文為“敵人”,所以合格的老師有可能引導學生對學習華文產生興趣,而不合格的老師就很可能做不到這點。
此外,廖島省好些家境中上的孩子,到新加坡或馬來西亞念書的比較多,但他們學成歸來愿意執(zhí)教的并不多,因為教書收入少。
照理,廖島省的孩子已掌握聽和講,他們只需要提高讀和寫的能力,這比起印尼其他地區(qū)的孩子好得多,他們多數連聽和講都不會。
因為該地有較好的語言環(huán)境,如果學生認真學習,家長也多關注,就可以事半功倍。
值得一提的是,印華文壇的詩人北雁只念到四年級;葉竹和符慧平,甚至沒有進過學校,但他們都是自學成材的。
如果學;蛏鐖F多舉辦演講、詩歌朗誦、講故事、作文或唱歌比賽,多少會提高孩子對學習華文的興趣。
通常年紀大的老師印尼文較差,但中華文化根底好;反過來,年輕人印尼文好,中文拼音正確,可是中華文化根底淺。
此外,在個別學校,外行領導內行;華文師資短缺,待遇欠佳,有點像“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上層不關心,老師有好的提議也不獲採用;也有的學校把開設華文課當招牌,實際上并不認真搞華教。
華教不被重視有很多因素,包括華文不是必修課,可有可無,所以大部分學生也就馬馬虎虎應付,而不認真學習。
有時想起來真氣人,過去學華語要偷偷摸摸,而現(xiàn)在有機會學華語孩子們又不珍惜?磥,要普及并推廣華文,還有很多困難需要克服,還要一段漫長的路要走。(陳冬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