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僑網消息:馬來西亞《星洲日報》發(fā)表評論文章說,在華人的國家和地區(qū)很少會掀起金融風暴,因為華人對錢財有“保守和實際”的觀念,而這正是追逐利潤的資本主義社會所欠缺的。希望狂熱的投資者可以從此次金融風暴的教訓中,找回已經失去的傳統(tǒng)價值觀;如果能夠從中領悟,雖經歷一場破壞力巨大的風暴,也還是值得的。文章摘錄如下:
在金融海嘯帶來巨大破壞后,各國采取撥出巨款救市、救銀行和救企業(yè)的行動,比如美國發(fā)出的承諾,但其后果是印刷大量的鈔票,全球日后將面對嚴重的通貨膨脹。
因此,解決問題的癥結才是治本之道,即重建混亂、失序的金融體制;如果不改革金融體系,注入再多的資金,也不能確保其穩(wěn)定。
一些人已經提出,重新擬定類似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的布雷頓森林協(xié)定。這個協(xié)議是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協(xié)議,不過,隨著資金市場的急速變化,許多組織和條例已經過時,并無法遏止金融風暴的形成。
要改變和加強的是對銀行和房貸機構的監(jiān)督,因為金融風暴的起點是房地產泡沫;太多資金涌入房地產和衍生金融產品是缺乏生產性、是虛幻,也容易激發(fā)貪婪。
此外,對于石油和各類商品的期貨交易,必須有更嚴厲的規(guī)范;外匯交易也應該管制,它們已經淪為大型的賭博活動,傷害到無辜的老百姓。
除了改革金融市場的游戲規(guī)則外,投資者也必須摒棄唯利是圖的價值觀,回歸傳統(tǒng)。
在華人的文化中,有許多是值得吸納的,以防止危機重現(xiàn);比如華人愛儲蓄(美國人就是不儲蓄,才造成國家成為全球第一負債國);華人不愿負債(不愿意借錢,保留現(xiàn)金,才是腳踏實地的做法);華人愛護家庭(只有愛家,才不會因為無法還貸款,讓房屋被銀行拍賣)。
在華人的國家和地區(qū)很少會掀起金融風暴,因為華人對錢財有“保守和實際”的觀念,而這正是追逐利潤的資本主義社會所欠缺的。
儒家思想在這個物質時代有凈化和穩(wěn)定的作用,凡事堅持中庸之道,不過分強求,人心不會亂,也亂不起來。
希望狂熱的投資者可以從金融風暴的教訓中,找回已經失去的傳統(tǒng)價值觀;如果能夠從中領悟,雖經歷一場破壞力巨大的風暴,也還是值得的。(林瑞源)
進入相關專題: 金融海嘯沖擊華人經濟 |